首页

搜索繁体

第301章 问经驷驖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輶车鸾镳,载猃歇骄。”

    ……

    临安南城,刘府书房。

    刘彦清朗读诗声传出窗外,五音与飞雪相合,诗文在风中流转,房内阿九、怜云旁站倾听,心随诗意跃动。

    这篇诗歌出自《诗经·国风·秦风》,名曰【驷驖】。

    诗中描写‘秦襄公出猎之景’。

    诗文下是前朝大学士韩郸所添注解,注中写有【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之功绩】,以及秦国当年强盛之基础,称赞其武略……

    刘彦读完诗词又看注解,对于诗中描绘的‘襄公出猎’增添几分领会,能体会到‘秦襄公获封诸侯后的意气风发,田狩时的威武雄壮。’

    “韩郸之注,恰到好处。”

    “做学问就该‘穷经究史’,研磨经意时,要根据时代来看,知其言语由来,如此才能正确领会经意。”

    “而不是凭着自己臆想,错误的去领会经意。”

    “大多人读书,最多是‘解字’,仅凭字面意思参悟,所以缪误甚多,不得真意。”

    “娘子这部有注《诗经》,甚适合初入学之人修读,等我问经之后,还送回青花舫。”

    说着,刘彦持书落座书桌前,眼眸转见窗外画舫落院,荀娘子、高二姐领着姜玉、香莲到访。

    两位花仙与他隔窗相视,一人娇柔含笑,一人玉面含羞。

    进到书房,二女齐声见礼。

    貂儿见郎君目有存疑,笑说:“是妾身请她们来家见郎君。”

    刘彦相视一眼,转顾二女道:“前日小生未能赴约,二位花仙海涵。”

    姜玉持礼回说:“岂敢怪罪先生,只怪奴家轻视了先生,不知奉义君心。卖弄姿色。”

    刘彦笑了笑,道:“二位娘子是花中仙灵,花颜天成,何来卖弄?只是小生非蜂蝶,赏花却无摘花意。”

    “我稍后要研经,就让娘子替我待客。”

    说话,他目转李怜云。

    怜云领喏,微笑邀请两株花仙去南房。

    姜玉、香莲听君之言,心有几分失落,相视跟着出门。

    刘彦目送一眼,也不探问貂儿领二女来的用意,只谈问经之事,说:“你和二姐也去作陪,稍后等我入得经中,你们可以看。”

    “若见我文思起诗境,试试看能否进去。”

    荀娘子问:“郎君是想尝试‘能否领人问经养学’?”

    “正是此意。”

    刘彦持书说:“若能带人问经养学,以后与人授学就不费事,而受教之人也能直面经意。这是我适才突发奇想。”

    高二笑接话:“这倒可以一试。”

    刘彦点头,书指窗外南房。

    二姐和貂儿心领神会,前后出门去待客。

    阿九把书房门窗都关上,拨碳火琢磨:“舫主领她们来有何用意?”

    刘彦抬起手中《国风》,目观诗句:“该说时她自会说。也许只是试探我心,看我是否对二女有意,又想‘保媒拉纤’。”

    阿九失笑,见公子目光聚神,便不再打搅,落座身后守着。

    刘彦正坐守意,通读一遍《秦风·驷驖》。

    先以‘入书法’,将眼目、心念沉入书中,久之感应‘诗文如水拂面,诗境环绕脑思’。

    后,他明亮身性,更能清晰感应文字描述的‘秦襄公出猎场景’在他周围环绕。

    其身心彷佛已经置身于‘经中世界’,似能感觉到‘出猎车马奔腾,车轮马蹄声入耳’。

    适时,刘彦心思涌明光,如似明烛照破昏暗,包围他的《驷驖》诗境全部显现出来。

    只见,四匹高头大马出现眼目中,嘶鸣抖动鬃毛,马蹄端正站着。

    车上秦襄公宠臣手抓六根缰绳,即诗中所言【驷驖孔阜,六辔在手】。

    再看驾车人后秦襄公,其眼眸望着前方山林苑囿,身后狩猎车一架驾蓄势待发,充满武德。

    刘彦此时直面感受到此篇诗歌描绘场景,这等感受直达心窍。

    正如《于氏春秋》所言【问经养学,乃以心见经,如入经中之国,以此法可与书中经意论学,得其真意,明经归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