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59章 授业解惑

    “试思未生之前有何象貌,又思既死之后有何景色。”

    “则万念灰冷,一性寂然,自可超然物外而游象先。”

    “老师之言,言简意赅,道理通透!”

    ……

    暮时云雨散,晚霞挂在西边。

    城南槐花巷,李韵涟怀揣通透步出刘府,眼望巷口,口中复述老师妙语。

    清风拂面,其神畅然,俊貌增添神采。

    身后书童相随,刘平相送。

    出来小巷后,书童不禁问公子:“此言何意?小人不甚明白。”

    李韵涟享风笑道:“此乃‘见性’之法!”

    “其意是‘试想一下,自己出生之前是什么相貌。再想一想,死之后又是怎样的形象。’”

    “‘如此想过之后,心体就会安静下来,诸般杂欲随之死灰消失,内心便会因寂静而显出【本性】,便可看清【本相内貌】。”

    “即老师所言【万念灰冷,一性寂然】。”

    “之后,自可超然物外,而游象先!”

    “象先,乃超越形体之外,精神外游心体。”

    “若能做到‘游象先’,就能使‘自心安定宁静,保持不烦不乱,心气和谐自然。有神自在身!’”

    “这便是老师说的【彼心安静,利安以宁,勿烦勿乱,和乃自成。而有神自在身】。”

    话到此处,韵涟目光流淌清澈,透出对老师刘奉义敬慕、钦佩之情。

    其上述之言,是他拜师之后刘彦亲传。

    这些妙理,皆出自司徒心学《内业篇》中【治心】一章,即《君心化龙·内卷》首篇首章。

    这表明,刘彦视他为‘亲传弟子’。

    即便是早入门的于成业、书玉子,也未曾蒙受老师传道‘心学’。

    韵涟李子明,乃刘门第一个得受‘心学’之人。

    但李韵涟却不知晓。

    刘彦在书房与其授业之时,只字未提‘司徒心学’,只告诉他‘此乃【治心】之术’。

    说:“我将外出行学,不能带你同行。授你【治心之术】,你自修之,戒骄戒躁,安心定志。”

    “先把心性治好,修养自身品德,此乃入学之基本。”

    “为我弟子,学问可以不济,但不能无品德。”

    “为君子者,学其次,德第一。”

    当时李韵涟受此言教,深以为是,三拜领喏,记下教诲。

    此时回顾老师之言,他由衷敬仰刘彦,喜悦自己遇到贤达之师。

    其身站在河边,眼望西边晚霞笑说:“自半年前老师一问,我苦思半载,想尽办法自视‘内貌本性’……”

    “却不如老师此一言来的通透。”

    “你若是我,就会明悟老师此言中,所包含的‘智慧’与‘通达’。”

    “此乃,贤达之明通!非等闲能看透。”

    “即便‘智慧高僧’‘玄明高道’,也未必有吾师这般明通之性!”

    “我何其幸,拜得超然之士为师!”

    “天幸也!”

    李韵涟边走边说,沿着河道步行,其声逐字高亢,激动和喜悦冲出鼻腔,引得河岸两边众人顾看。

    河边洗衣的妇人、小娘子望一眼,便迷于他俊貌。

    不曾见过这等好看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