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00章 六等九品

    江南多雨,一觉醒来整座临安城笼罩雨雾之中。

    回家的第一夜,刘彦睡得很踏实,夜梦读一遍《孟子》,醒来没有忧烦,心气畅通。

    洗脸净手,推开书窗,孟冬雨气袭人双鬓,飞入的雨点打湿桌面《青竹雅集》。

    阿九端茶进来:“前院米粥熬好了。桃花今早很是殷勤,天没亮就来造饭。”

    刘彦接茶笑道:“心结一解,她自然放宽心了。稍后把狐氅给老夫人送去避寒,若问就说贵人相赠。”

    阿九点头想起书玉子,转睛说:“昨夜领齐氏母女去李家吊孝,小鼠想来请教学问,被我借故挡了回去。”

    “我观此鼠似想投奔公子,拜入膝下求荫庇。”

    “我刚入学,亦非达官贵人,何以荫庇精灵阴神?”

    说着,刘彦口茶看眼《青竹雅集》道:“此书典故精妙,道理通达,可以多读。”

    “回头你把李家同册书找来。那书玉子要来不必拒他,我自会与他论学。”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他听书开窍,腹中学问未必就少。”

    阿九领喏说起自己看法。

    主仆闲话半盏茶,平儿喊公子吃饭。

    众人加上老夫人都到前厅喝粥。

    没多久小雨见停,知县内弟杨万山提着油布伞拜府。

    刘彦欲请入书房待客,杨万山却提议‘行雨沐风’而谈。

    他爽利说:“今日气象更新,细雨可刷心尘,不妨出去透气说话。拥一身风雨,感乾坤大气,何其快哉?”

    “也好。”

    刘彦让平儿取油伞,交代一些琐事后便与他结伴出门。

    家外雨气更大,丝丝烟雨如雾罩面。

    见街巷墙根青苔积厚,纸钱也爬满绿斑,空气中香火气与造饭烟火混杂。

    行走南城大道,两行街景冷清。

    只有棺材铺、香火铺生意兴隆,大早就有人买棺材、购香蜡。

    “昨夜忘了请教世才兄,不知尊师是哪位夫子?”

    杨万山寻机询问。

    刘彦不知这是第几次被人问师承,实话告诉他没有拜师,只自己读书修学,因贵人点拨而明白真学。

    他说的轻描澹写,杨万山却闻雷一般,眼眸照出难以置信,两步紧追接问:“不知仁兄是明经入学,还是养气入学?”

    “都有。”刘彦行步顾头,谈说:“我入学时,并不知‘孔孟之分’,所以一篇文章兼顾二者,既寄托文道,又表心志道义。”

    “奇才!”

    杨万山低语一声,眼亮跟上道:“世才兄孔孟双成,令小弟刮目相看,即便洛阳城内,也无兄长这般才俊。”

    “你可想过拜一位夫子为师?”

    “仁兄若受名师教导,承其绝学,他年步入大儒之境也未可知。”

    “暂无拜师之想。”

    刘彦望雨点,撑起伞边走边说:“我修儒术全凭兴趣使然。若让我承接别人之志,岂不自毁心中之道?”

    “我以为修学如行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力行始见学问。”

    “昔日孔夫子周游列国,亦是自己行道,上下而求索,方得一圣贤。”

    “当然,有名师指点也是好的,可以少走弯路,但要自己辨明方向。”

    杨万山听他阐解有所获,并肩交谈‘自己如何修学’、‘内兄如何修学’。

    原来他们都到了‘养文光’的地步,已有‘自知之明’,算是半步入学。

    刘彦顺话问起他的家世。

    几句谈聊得知,杨万山是洛阳书香门第。

    三百年来,杨家真学香火未曾断过,早年间一门中出过两位大儒夫子!

    到了杨公这世,书香才见衰败,却也强于众多世家门第。

    杨公以及其长子杨涛皆是真学名士,父子同为翰林学士,官居从正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