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章 火烧昭阳


    昭阳殿高台上,梁贵妃已经被救了出来,正寻死觅活地要冲进去就她的儿子和她的奕儿。

    徐修顾不上思考到底是谁的奕儿,就听李储问道:“殿内还有谁?怎么奕儿也在里面?”

    他忙回禀道:“奕儿是来救贵妃娘娘,现在困在里面的,八成还有三皇子。”

    火舌舔舐的房梁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内侍女婢们救急的水根本不起作用,泼上去就“呲”第一声被蒸干,只飘起一缕白烟。

    徐修话音刚落,就听见“轰”的一声,昭阳殿的大梁应声而断,整个大殿轰然倒塌,瞬间化为一堆废墟。

    李储猛地睁大了眼睛,周遭一片哭喊,让他的耳朵徒然耳鸣起来,耳膜“铮铮”作响,再也听不到一丝响动。

    所有人都把目光汇聚在轰然倒下的昭阳殿,他们都知道,大王的新皇子和国相的独子还没出来。

    有人默哀、有人惋惜、有人冷笑、有人得意……

    突然,昭阳殿前响起一声婴儿啼哭,那婴儿中气十足,哭声直接划破肃杀的长空,传到每个人耳中。

    殿前,一个还没铜鼎高的小公子,小脸上满是灰尘,神情却严肃,一步一顿地走下昭阳殿的高台,他怀中抱着一只襁褓,里面正传出一阵惊天动地的哭喊。

    又是一道惊雷,阴沉了多日的天空,再也扛不住沉重的水汽,大雨倾泻而下。

    徐修见李储脚下一晃,立刻扶稳了他,李储却推开徐修的手,缓缓仰起头,让雨水肆意砸在他脸上。

    迟到了三年的大雨,终于在破军之际到来,也在小皇子转危为安的时刻降临,熙国终将会在这场大雨后重换生机。

    至此,熙驷数年的征战落下帷幕,熙国在国相徐修、徐奕和大将张毅的里应外合下,大败驷军于江州城。

    熙国国君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的气魄更是在诸国间名声大噪。

    驷国一半以上的兵力用于此次战争,连同大公子高鸣,全部被熙军俘虏,驷国上上下下慌了神。

    原本坐山观虎斗的诸国国君,兵将都点好了,准备在江州城破之际,来熙国分食一块肉,却意外听到了眼下这个结果,只能当出来遛个马,又悻悻地收了兵。

    最耐人寻味的是中原歆国的国君,兵将都到达了熙国边境,探子来报说兵败国竟然是驷国,歆国君主也不知是嫌此刻收兵太丢人,还是有意趁驷国之危,竟然调转马头,在驷国的边境驻扎了下来。原本就是惊弓之鸟的驷国国君连忙派人给驻军送上驷国的酒肉,生怕一个伺候不小心,歆国兵力就越过国界了。

    李储听后淡然一笑,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遥敬了歆国国君一杯。他这一敬,实在是太抬举歆国国君,五国中,除了交战的熙、驷两国,真正出兵的,其实只有歆国一国。

    歆国国君到现在还以为自己是得了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比北边的梁国和东边的梵国更早到达了熙国边境,殊不知另外两国根本就是雷声大、雨点小,怂恿歆国出兵,自己躲在家里看热闹。

    北边的梁国从来与熙国交好,自己的宗室之女还在人家家里当贵妃,哪有再出兵攻打的道理;东边的梵国却出乎意料的没出兵,哪怕徐修天纵英才,也没看破梵国的思量,还是徐奕提口了一嘴:“听闻梵国的公子瑜是位能人。”

    驷国折了大半兵马,还赔上了公子高鸣,驷国君王无奈之下派使者前来求和,愿意割殷林之地五百里,换回公子鸣和驷国将士。

    李储求之不得,他要一个废物高鸣有什么用,杀不得打不得,还得供他吃喝,驷国真正有用的大将并没有来江州城,大部分战俘也已经死在围城的时候,这笔生意,稳赚不赔。

    不仅如此,黑心的徐国相还让李储趁机敲诈了驷王一笔,不说金银钱财,粮食先来五百车,我军将士到现在还饿着肚子呢!

    驷国国君二话没说,五百车粮食直接送到李储眼皮底下,还额外送了一箱银锭子,说是慰劳熙国将士风餐露宿之苦。

    徐修听了直想笑,在李储的允准之下,揣了几个银锭子,回家装点相府去了。

    处理完前朝,后宫还有一堆事等着李储,比起前朝的血雨腥风,后宫的陈芝麻烂谷子才真正让李储头疼。好在跟前儿的贺公公是个人精,三两下查明了事情的缘由,果决堪比把持朝政的徐国相。

    岁末,熙王以祸乱宫闱、谋害皇嗣为由,处死了哲姬,二公子李慎禁足;国相之子徐奕于熙国和皇嗣有功,封为韶文君;梁贵妃产下皇子有功,赐青鸾玉玺一方,地位直逼王后;三皇子赐名——泓。

    “泓……”残院内,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喃喃道,旋即,她冷笑了一声:“熙国历代君王的名字大多从水,水广而深曰泓、深广肃阔曰泓,大王竟然给他赐名‘泓’,还真是……”

    还真是让人不得不下杀手!

    立一旁的小内侍手中端着酒樽,小声说道:“哲姬,该上路了。”

    哲姬接过酒樽一饮而尽,旋即,嘴角浸出一道鲜血,她冷笑地说道:“降生于甘霖之际,果真是个千尊万贵的孩子,就看你有没有命承受这泼天的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