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九章 孰安能以动徐生

    第九章孰安能以动徐生

    天下间,佛儒道三教分流,那天师府领天下道门之首,而这儒教自然也是有着一所天下儒生都是向往的地处,那便是同样坐落在这上京城里的岳麓书院了!可这天下最为出色的儒生,当世儒圣却并非是那岳麓书院之人,而是当朝太师刘文镜!

    要说这天下最富裕之地,那自然是这上京城了,大齐都城所在,天子脚下,自然是繁华异常。这大齐在此建都三百年,自那姜氏先祖姜飞熊裂土封侯之时,这都城便是设在此地,据说那姜飞熊曾偶得一卷天书,上有兵法阵法,故传闻此人兵法无双,更是在上京之地设下无双阵法,无论是外城还是王宫,其城墙所立尽依太极阴阳之理,若有强敌来犯,便是这城墙也是能困住他们。正因如此,三百年来偶有几次妖蛮来犯,大齐便是凭此支撑到他国来援,不至于遭受亡国之祸。

    上京城内,店铺林立,往来之人更是数不胜数,每一个初来此地的人,在街道上总是将都到那街道两旁,左观右望,每一处都想看看,不舍得哪怕眨一下眼睛。

    四年前,十六岁的徐生便是这般,不停地观望着路两旁的新鲜光景,一边问着当地路人,来到了这太师府前,更是在此等了三天三夜,方才见到了这当朝太师刘文镜,二人便是蹲坐在府前的那尊石狮子旁边谈论了许久,这位二十年不再收弟子的当世儒圣便多了一位关门弟子,拜师之日更是连当今圣上大齐皇帝姜烈也惊动了,亲自来此赐下一颗南海夜明珠给予徐生。要说这几年上京城真正的名人是谁,便是这徐生了。

    在拜师的第二年,朝中便引党争之事引起一场礼法之争,当朝太子姜伯约特地来府欲请刘文镜出山,刘文镜口头应下,在辩法当日,却是迟迟未到,太子一方岌岌可危,便在此时,这徐生手持太师手令进宫,便在朝堂之上,与数位当世大儒辩礼论法,须臾之间,局面反转,朝堂之上只听那徐生连发数问,数名大儒却无一人敢答,直到良久,一大儒慨然叹道:“太师少时也不过如此,大齐又一儒圣!”正因此语,“

    小儒圣”之名便在这坊间流传开来。

    这徐生这几年也是春风得意,在这上京也是过得颇为自在,倒是这徐生的来历却是众说纷纭,府上几位胆子大的下人倒也问起过,只是都被这位小儒圣的一番调笑变得不了了之,便是这当今圣上来府时也曾问起过,这徐生却也是守口如瓶,只说自己是从山上来,至于是哪座山,却是一个字也为曾透露。几年来也未曾回过乡,更是连一封家书也不曾写过。

    只是今日,这位“小儒圣”却是收到了一封家书,看信上,这信是来自江城的。也没多会儿功夫,这消息便在坊间流传开来,传来传去,这位小儒圣便来自江城了,更有几人直言与这徐生是老乡,有人还是看着徐生长大的。

    ......

    上京,太师府

    “小公子,您真的是来自江城的?”一名面容姣好,心思活泼又比较大胆的婢女低垂着头,仿佛着徐生太过耀眼一般,不敢直视。

    看着所谓家书,寥寥七个字而已,上书“我下山了。知白字。”这位小儒圣面露喜色,抬头看着这名婢女,开口笑道:“怎么,你想去江城?”

    “不是不是,小公子,这信是谁写的啊?”这婢女被徐生一问,更是惊慌失措,口不择言。

    “那人是一个俊秀公子,怎么,给你介绍一番?”徐生嘴角微翘,开口调笑道。

    “好了,动安就不要再调笑于她了!”就在这婢女支支吾吾,不知说什么的时候,只听徐生身后传来一道声音,虽略显苍老,却又中气十足,再见来人约莫七十余岁,着一身灰色长衫,满头白发规整的束起,一丝不苟,正是当朝太师,当世儒圣刘文镜。

    徐生闻言,急忙转过身去,躬身作揖道:“老师!”

    刘文镜朝徐生这点头应下,接着便转头看着那婢女冲她吩咐了一声:“你且先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