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巾帼英雄马前托孤(3)

    白军士兵哇你听,自己阶级要认清,穷人莫要打穷人,赶快过来当红军。

    白军士兵要认清,工农本是一家人,不给军阀来卖命,打倒土豪和劣坤。

    欢迎白军当红军,红军纪律最严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

    兴国山歌调子美,感情真挚。李美群带着姐妹唱起一腔声,唱得白军士兵点头称道,人人唉声叹气,有的竟然偷偷地开小差回家,有的拖枪投降当了红军。

    李美群家住坝南村,与县城隔河相望。时间一长,索性带领“兵运”小组进城。她们装成做小买卖,一手提着酒壶,一手提着盛满油烧薯包鱼、包子、油炸花生、米果子的竹篮,款款地跨过木桥,大大方方地穿街过巷,高声叫卖。

    浓郁醇厚的酒香和炸果的油香,在大街小巷飘浮,挥之不去,驱之不散。

    白军士兵都很饿,因为当官的克扣军饷,伙食极差,在美味佳醪前,个个馋涎欲滴。

    “喂――酒酿好甜,米果新鲜,先生想吃,会让价钱!”李美群她们故意围着白军士兵打转,挑逗撩拨,火上添油,高声叫卖。

    士兵只能沮丧地回答:“吃是想吃,可惜没钱!”。

    “用东西换也可以。”白军士兵觉得奇怪,你瞧我,我瞧你,除了枪和子弹,身上哪有一点值钱的东西?这时,食胆包天,哪顾得了许多,他们试探着问:“表嫂子,我们只有子弹,你们要不要?”女赤卫队员们要的正是子弹,却装作无可奈何地说:“子弹有什么用?也好,我们拿子弹壳做废铜烂铁卖,拿火药作花炮子给伢子玩耍。”就这样,他们经常与白军士兵暗地里做这种“果弹交换,两不吃亏”的生意。只要能换取子弹,女赤卫队员们赚钱亏本全不计较。

    来来去去,以货易货,油烧米果的厨房,无形中变成了兵工厂。游击队得到充足的弹药补充,白军却被她们掏虚了,掏空了。

    游击队弹药充足,四处出击。

    女赤卫队员,在县城来来往往,将白军的兵力、武器和布防等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入夜即向隐蔽于县城附近各山头与潋江河岸丛林中的红军、游击队,发出预定信号。

    那些预设的土枪土炮、“油桶机枪”(洋油桶内点燃千响鞭炮)、鸟枪鸟铳一起向白军轰击。驻守在城墙上的白军,面对远处迷蒙月色下的“千军万马”惊慌失措,胡乱放枪。隔河的红军,在枪林弹雨中,却像“不倒翁”。

    这“不倒翁”,又是一计。红军在莲塘筹办了一个兵工厂,造子弹缺少原料。李美群听过“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依葫芦画瓢,就来了个“不倒翁”借弹头。“不倒翁”是浸了水的稻草人,自然不畏枪弹。一夜下来,“不倒翁”身上也能中弹几颗,白天把弹抖落,也有一桶,积少成多,正可给兵工厂回炉翻造子弹。

    真枪、假枪,白军、红军,喊杀声、哀叹声混成一片,响彻夜空。白军弄得昼夜不宁,提心吊胆,人疲马乏,整日龟缩城内,不敢贸然出动。

    就在这一年底,红军把白军赶出了县城。李美群与她的“兵运”小组,因此受到江西省委、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嘉奖。李美群当选为坝南乡妇女赤卫队中队长。

    190年冬至191年春,蒋介石对江西苏区,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围剿”,即第一次和第二次“围剿”。

    为配合红军,阻击白军的入侵,支援作战。李美群领导乡妇女赤卫队,组成运输队,为红军运送弹药和干粮前往红白交界的赣县江口、茅店一带。同时,组织妇女群众,站岗放哨,充当秘密交通员、侦察员。

    不断的战争,需要不断的金钱供给。筹款历来是个难题。各级苏维埃政权,发布了一道道命令,要求在筹款筹粮中开展竞赛、评比。筹款筹粮支援战争的乡干部会上,李美群首先发言,代表女同志向男同志提出挑战。

    会后,她召集全乡妇女,进行宣传鼓动,只用了五六天时间,就筹集了银元五六百元,果然走在男同志前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