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27章 往事戏中人

    这里的装潢几乎全是木制,大厅中央是一个方正的戏台,台前放着几张桌椅,桌上摆有花生瓜子和茶水。环顾四周,屋内拐角处均摆放了青花瓷,几根柱子和木墙上雕刻着精美的纹路和掉了色的画。

    工作人员点了熏香,味道不是很浓烈,香味淡淡的飘在空气中,闻起来像栀子花。坐了一会儿,厅内陆陆续续坐满了人,有两个背包客在他们这一桌坐了下来。

    “你好。”穿着灰色夹克的人向他们打招呼。

    “你好。”孙奕恒礼貌回应。

    那两个人坐下来,将包随意往地上一扔。

    戴墨镜的小哥将墨镜摘下,主动做起了自我介绍:“我叫刘关,喊我小刘就行。”

    “我叫卢杨,”穿灰色夹克的小哥将外套脱下,往椅子上随意一搭。

    “孙奕恒,喊我小孙就行,”孙奕恒自我介绍,又指了指周清怡,“这是我女朋友。”

    “周清怡。”周清怡点了一下头,礼貌地朝两人微笑。

    “小孙,小周,那我就这样称呼你们了。”卢杨自来熟地给自己到了一壶茶,“我搞音乐的,他是作家,这几天约着出来采采风,你们是来旅游的还是当地人?”

    “我们来旅游,听说这个戏院在当地很有名,好像不是传统的唱腔,觉得新奇,所以来看看。”孙奕恒说。

    “可不吗,我们也是在火车上听说的,这里的唱腔自成一派,说是古时候这家戏院老板自创的。还说这里的红尘这出戏最经典,所以一下火车就赶忙来瞧瞧,连酒店都还没去。”卢杨喝了一口茶,用手碰了碰刘关,“那个当地人怎么说的来着,好像是古代一个从安城来的名门望族的故事。”

    “安城?”孙奕恒有些诧异。

    “是安城,怎么了小孙,你们也是安城来的?”

    孙奕恒点头:“对,而且刚进来的时候看着里面的装潢有点熟悉,像安城的风格。”

    “那还真是巧了,”刘关吐了瓜子壳打趣说,“我听火车上那个老人说古时候这里来了个安城的公子,好像就姓孙,说不定还是你老本家。”

    “对对,好像叫孙恒是不是?嘿,是挺巧,你叫孙奕恒,他叫孙恒。”卢杨越想越有意思。

    周清怡和孙奕恒听他们这么说,越来越怀疑这一切是不是和自己的梦有关。该真不会是郭妍说的什么前世今生吧,她在心里想。

    “我也不太清楚,就说是安城那位孙公子痛失爱人,花了一年时间游走各城,在这里住过最久。喏,就是咱们现在在的这个院子。他结识了这里的一个书生,而这个书生晚年成了个说书先生,就把孙公子的故事写了出来。”

    “原来是这样,没事的,等下我们就都知道了。”周清怡笑笑,喝了一口茶。

    一声锣鼓敲响,灯光暗下,戏开场了。

    舞台左侧是一座亭台楼阁的布景,一位青楼女子扮相的人安静地弹着古筝。曲调柔和,琴弦切切,在这安静的氛围里勾出一曲梁祝。

    伴着乐声,戏台右侧一个低沉隽永的唱腔响起:“沈公子日日来河岸边听曲,可是那对面住着一位让你魂牵梦萦的女子?”

    “不瞒孙公子,楼中人乃是沈某心上人,因缘际会,自此朝思暮想,万种思量。”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桩美事矣。”

    “孙公子不知,我与她两情相悦,奈何门第之见,父母之命。思君不见君,故来此日日听琴鸣。”

    “可叹这相思苦!”

    书生回头望向白衣公子:“公子可曾爱过谁?”

    “曾与发妻泛舟坐看云起时,一朝看尽满城花。”白衣公子拂袖,一声长叹,“不曾料家门变故,生死相隔。”

    “可惜!可叹!”

    锣鼓锵锵,白衣公子走到舞台中间,语调悲切:“待我细细说来!”

    古筝撤下,从相同地方走出另一名身穿粉色绸缎的女子,灯光打向她和白衣公子。

    白衣公子上前:“不知姑娘在此赏景,孙某冒昧,扰了姑娘清净。”

    女子回头,古筝再次想起,曲调悠扬婉转,余音袅袅。

    “寺中众生皆平等,何故扰清净?”

    “孙某狭隘。不知姑娘芳名?”

    “小女子字云清。”

    此处灯光暗去,舞台右侧复又亮起,这时蓝衣书生上前:“这位可是公子之发妻?”

    “是也,寺中一见,自此难忘却。”白衣公子往台前一步,挥舞着手中折扇,“如曹植之遇洛神,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

    “可与洛神比美乎?”

    “美过洛神。”

    台上一幕幕光影明暗变化,一一映射在孙奕恒的眼镜上,周清怡听得屏息凝神,紧紧握住手中的那盏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