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3章 别扭

    回村的路上,小毛驴终是因为体力不支驼不动两人而不走了,连楚玥不得不下来牵着走。

    “明日我就去镇上买匹马?”万芊芊字句铿锵,主要也是觉得,以后货物越来越多,毛驴拉起来太费力了。

    “那这驴你是要卖了吗?”

    万芊芊思考了下,“还是留下吧。”这毛驴很老实,总的来说还是任劳任怨的。

    “你会赶马车吗?”连楚玥又问了一个致命性问题,万芊芊从小到大都是在城市里长大的,只在电视上见过马。

    “不会。”

    连楚玥看着她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觉得很好笑,“我会,以后我就帮你驾马车。”

    这是马车还没买上,就有人来应聘车夫了?

    “表妹的待遇就这么好吗?”万芊芊打趣道。

    “孤男寡女行走在外,要有一个正当的身份会比较好。”连楚玥生硬地解释。

    “那你为什么选择表兄妹这个身份?”

    前头的人没有吭声,万芊芊板着指头数起来,“也可以是亲兄妹,是主仆,是邻居,还可以是夫妻。”

    “所以你为什么会说我们是表兄妹?”

    “我当时只想到这个就说了。”他随口编了一个答案。

    “那你要是想到了夫妻,会说我们是夫妻吗?”

    不出所料,万芊芊又看见了他的耳尖红了。若是连楚玥回头,就能看见憋笑的万芊芊憋到脸颊都浮起粉色。

    她又问了一遍:“你会说吗?”

    “芊芊,你不要开我玩笑。”连楚玥将手中的缰绳攥得紧紧的。

    “谁和你开玩笑了?”她的语调尽是小女儿家的娇蛮,是连楚玥从没听过的。

    驴车停下,连楚玥转过身,郑重道:“女子的名节何其重要,莫要胡言。”

    万芊芊不满地嘟起嘴,连楚玥见她突然不高兴很是无所适从。

    “赶紧回去吧!”万芊芊偏头不看他。

    连楚玥无奈,依言又重新上路。

    一路上,二人再无别话。

    连楚玥以为万芊芊是生气了,可其实她没有,她只是在感叹古人礼法观念之重。

    村子里,户户家门紧闭,门前都撒上了石灰粉,几户院子里的狗见到他们回来了止不住的吠叫。

    一户人家将窗开了一条缝隙张望,看清小路上走着的是万芊芊后,就扯着嗓门喊:“芊芊回来啦!芊芊回来啦!”

    李方成一直在芊芊家翘首以盼地等着,看见两人回来后,慌忙跑出来。

    “芊芊,怎么样,药弄到了吗?”他看上去有点憔悴。

    万芊芊拿出了一个小纸包,打开来,里面有近二十颗药丸。李方成还有些愣愣。

    “这是……药?”

    “嗯,每隔六个时辰吃一粒药,一般吃三次就会好了。”说完,万芊芊拿出三颗药给李方成。

    李方成接过药,眼圈微红:太好了,有救了!

    他给芊芊道完谢,捧着药就飞奔回去了。

    陆陆续续还来了不少人,都从她这里拿走了药。

    却无一人提钱的事。

    万宝精神好了许多,躺在床上,缠着连楚玥给他讲故事。

    连楚玥犯难,让他讲书授课或许还行,但讲故事着实不会。

    万芊芊端了碗鱼汤正好进来,“不如,你就给小宝讲讲我们是如何成为表兄妹的。”

    “表兄妹?”万宝来了兴致,“大哥哥,你是我姐姐的表兄?”

    芊芊把小宝扶起来,然后端起汤碗一边吹凉一边说:“不仅是我的,也是你的表兄。”

    “真的吗?大哥哥真的是我们的表兄吗?”万宝满脸天真,好像很期待有一个表兄。

    连楚玥尴尬,“那只是对外人随口胡说的。”

    万宝有点失望,芊芊也没有继续逗弄他,毕竟这书生脸皮薄。

    午后,万芊芊带着那些碎银来到村长家。

    李长龙见着她对着她连连道谢,芊芊觉得李叔比之前苍老了不少。

    她将银子留下,嘱咐将这些重新分还给村民后就走了。

    李方成与李长龙面面相觑,他们原不指望这些钱真的能还给他们。

    这些钱远超过他们筹集到的钱了,那金银首饰也是原封不动,芊芊说,还给村名们后多的再给她。

    回去的路上,万芊芊碰见了连楚玥,像是来寻她的,她以为家里又出什么事了,情急下小跑了几步,不小心踩了块石头,然后就听到“咔嚓”一声,脚踝传来了剧烈的疼痛。

    她揉着脚蹲在地上,连楚玥慌忙跑来蹲下身,“芊芊,你怎么了?”

    她疼的小脸苍白,“脚扭了。”

    连楚玥皱眉轻轻捏了一下她的脚踝,她疼得直抽冷气,惊得连楚玥迅速抽回手。

    “很疼吗?”

    芊芊没有答话,只是点点头。

    回去还有一半的路,他试探性地问问:“还能走吗?”

    “应该可以。”

    “那我扶你。”

    连楚玥扶住她的手臂,她借力站起来后,一瘸一拐地走了几步。

    其实,说是扶,连楚玥也不过就是伸出一只手架住她,人却与万芊芊保持了适当的距离。

    万芊芊觉得有点好笑,“你为什么离我那么远?”

    “这是应当的,不然惹人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