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5章 投喂

    “绣娘,”卫吉眨着眼睛:“绣娘是干什么的呀?”

    颠簸驴车上,卫吉听了应窈说她明日回去同窗的林青竹家,真诚发问。

    “就是专门做刺绣,做衣裳的人,她们能用绣线和布匹做出你平日里穿的衣裳。”应宝珍摸了摸慢腾腾挪动的老驴,给卫吉解释。

    “原来如此。”卫吉煞有其事地看着衣摆上的花纹,郑重地点点头。

    看来应窈同书塾里的人相处得还不错,这才不到一月便有人邀她家去玩耍。

    应窈说林青竹家里是绣户,她姨娘在青州城里当绣娘,好不容易得了闲回家,给她们带了些青州城里买的新鲜玩意解闷。

    那她也要给应窈准备些点心带上门,应宝珍如是想。

    做些金黄酥脆的酥黄独,还是软糯香甜的雪蒸糕?她漫不经心地思考着。

    卫吉又听了应窈说在书塾的趣事,忍不住问:“那我可以跟着你一起去吗?”

    他一直都很喜欢书塾里面的事情,每日都缠着应窈同他讲白日发生的趣事,拉着应窈和应宝珍教他写字。

    “这,”应窈犯了难,林青竹只邀请林她一个人去,不好贸然带着陌生人,更何况卫吉情况特殊。

    她知晓卫吉一直很想去书塾,可是秦夫子不收他,性子恶劣的弟子还会捉弄他。

    “可能不行哦,”应宝珍偏过头看卫吉:“镇长午时同我说今年的集会会在我们镇子上举办,他请我们饭馆来置办酒席,我们得提前做准备。”

    “要在镇上办集会吗?”卫吉被她的话吸引:“是前年那样很多其它镇子上的人都会过来,带很多吃的喝的来摆摊子的集会吗?”

    “是的,”应宝珍点点头,比起书塾还是吃喝玩乐对卫吉吸引力更大:“我们忙不过来,你愿意来帮忙吗?”

    “阿吉愿意!”卫吉忙不迭点头,生怕答应慢了应宝珍不带他去。

    应窈见此松了口气,若是卫吉坚持,她还真的没想好该怎么说。

    她看着应宝珍光洁的侧脸,纠结地抿起唇。

    “当然可以呀。”李柔娘听了应窈的话,笑着说道。

    她幼时也有不少要好的手帕交,只今来往少了,深觉遗憾。她捏捏应窈与自己神似的天真面庞,慨叹地想起旧事。

    “她家里是做什么的?”胡氏更市侩精明,直截了当问。

    “绣户,”应窈被李柔娘捏着脸声音含糊:“在青州城的绣坊做活。”

    “那可了不得。”胡氏感叹,青州城绣坊的绣样难得,价高量少,绣娘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手艺过人。

    谈起绣样,李柔娘又提到她昨日刚把这些天自己做的团扇给金银楼送去,卖得不少银钱。

    胡氏得了闲工夫亦会同她一起捻针穿线,权当补贴家用。

    “你们说好了明日什么时候去呀?”应宝珍端来炖了一下午的骨汤,又指挥卫吉把木桌搬到树下来。

    天气闷热起来,院子里的树枝叶繁茂,恰能遮蔽阴凉。

    夕食是炖得香浓的骨头汤和芋泥饼子,配着清爽的酱菜,恰能解初夏闷意。

    “明日午时。”应窈接过瓷碗。

    “那到了巳时末送你过去,”应宝珍吹了吹冒着热气的汤:“我晚上揉些面团做点心,你再带些过去。”

    李柔娘怕她劳累,皱眉道:“还是我来吧,你忙了那么些时日,总得歇息歇息。”

    “不,”应宝珍难得严肃:“我又得了些点心方子,晚上让你们先尝尝鲜。”

    胡氏和李柔娘对视一眼,被她勾起了几分好奇:“你打算做什么点心?”

    “到时候就知道了。”应宝珍决定保持神秘,给她们留一个惊喜。

    用完夕食,应宝珍便在灶房忙活。

    所谓酥黄独,就是是用切片的熟芋裹上面下锅煎炸而成,研碎杏仁、香榧、榛子、松仁等加入面里搅匀,炸好后既有芋头的绵软,又有坚果的清香。

    正是“雪翻夜钵裁成玉,春化寒酥剪作金。”因而称之为酥黄独。

    应宝珍把捣碎的杏仁松仁等物加进面团里,耐心搅拌匀称,才把切好的熟芋片裹上面糊下锅。

    其实面里还需加些盐酱,思及应窈她们喜好甜食,她便只用了些碎糖调味。

    热油滋滋响,很快把熟芋片炸成金黄色。用油煎炸的东西本来就香,面里又有杏仁的脆香,兼之熟芋的软糯。

    被香味吸引过来的卫吉眼巴巴扒着门槛,被她塞了刚出锅的一碟子:“尝尝看。”

    卫吉来者不拒,没管烫便把点心塞进嘴里,惊叹道:“这个点心好香呀。”

    应宝珍看着他囫囵把一碟子酥黄独吃完,提醒道:“慢点吃,锅里还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