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十一章 刺宴(一)

    吴王府有当今天下第一王府之称,坐落在姑苏府城的中轴线卧龙街上。整个王府以前朝吴越王的王宫为基础而建,坐北朝南,占地广袤。从王府大门往里的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端礼门、昌明门、景熙宫、春熙宫等八座过道大殿。中轴线的两侧,则建有宗庙、社稷坛、谨身殿等建筑,气势恢宏。

    而在王府的东轴线再往东,也就是王府东墙之外,坐落着一个王府的私家园林,吴王好山水不喜政务,好慕古人归隐之意,将这座园林取名为“归园田居”。“归园田居”几十亩见方,四周萦绕流水、编植岸柳,间以假山、石矶,此刻正是一片春意盎然。园子中间,为一大池,名曰“镜心湖”,湖中以土堆山,山中杂栽着丹桂、茶花、黑松、枫杨等,更有远从外域移植而来的奇花异草,四时常开。环湖则错落布置着水榭亭阁,且以复廊洞门相通,这些布置使得园中之景有分有聚,疏朗有趣。

    从昨日上午到现在,王府的下人杂役们就在园中往来忙碌,张灯结彩,因为今晚的梨园宴就在此园内举办。

    在镜心湖的湖中岛上,有一座阁楼,名曰“风到月来阁”,是为晚宴的主宾楼,楼前一片开阔场地,现如今正架起了两座五彩斑斓的戏台,今晚梨园宴的一大节目,就是请来了金陵城老郎庙(注1)最有名的两大戏班:明霞班、洪庆班。宴中,两个戏班将会同时登台斗艺,唱一出对台戏,全场参与宴会的梨园行的老板班主们,可用彩花投彩,赢的彩花最多的,将得到吴王亲赐的一千两黄金,其班主更可与吴王同坐共饮,此等殊荣在这些梨园行子弟看来,莫不为之垂涎三尺。

    因此,两个戏班都暗中摩拳擦掌,为今晚的梨园盛会精心准备着。

    陶宁宁与迟未至两人并不知道,她们在白莲教的暗中配合关照下,才得以顺利的进入了吴王府的归园田居中,此时的“风到月来阁”中宾客满座,已经是酒过三巡,一派觥筹交错的光景。陶宁宁二人均不善饮酒,又怕泄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便早早与同桌之人赔了个不是,来到广场上看两大戏班唱对台戏。

    戏台上灯火辉煌,铮鼓齐鸣,陶宁宁眼前人影舞动,炫彩万分。有器宇轩昂、高亢明亮的冠生,有儒雅风流、顾盼有神的儒生,也有窈窕淑女、端庄大方的青衣名旦,更兼让人眼花缭乱、利落潇洒的侠客武行……两班各凭本事,各骋英雄,使出了浑身解数。两个戏台前,彩花各自堆成了一堆,难以计数。一边方唱罢《玉簪记》,观众还没来得及为潘生的爱情圆满而欢呼,另一边就唱起了《长生殿》,开始了唐明皇与贵妃的生死别离……

    面对此情此景,陶宁宁看的有些痴了,她的眼前开始浮现小时候由娘带着,去城里看戏的场景,可如今,娘早已经离她而去,而爹爹也惨遭横死,念及此,恍若隔世。这滋味与小时候全然不同,眼前的热闹仿佛是别人的,自己一无所有。

    陶宁宁微微晃了晃脑袋,才将自己无边的思绪收了回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热闹的声音渐渐收止,对台戏开始进入了统计彩花的关键时刻,两个戏台上,各有数名金陵城老郎庙的供奉在紧张盘点。终于,彩花数量盘点完毕,一声清脆的锣响之后,一位老郎庙的供奉捏紧了嗓子,向众人宣布结果:

    “本次梨园盛会,夺得魁首的是~~~明霞班!”

    场下,左边戏台下一阵欢呼雀跃,想必是明霞班的人了,而另外一边的戏台下,则默默无语,鸦雀无声,陶宁宁瞧着这泾渭分明的场面,不禁掩嘴而笑。迟未至靠近了她,拍了拍她的肩膀,道:“你到底准备怎么做,想好了吗?”

    “还没有,别急嘛~本姑娘自有妙计。”陶宁宁眼睛看着戏台上,心想着如果自己是那个明霞班的班主就好了,这样就可以坐上吴王的主宴。遥遥望去,那桌最大的席面之上,正中间坐着一位胖乎乎颇为圆润的中年,想必就是吴王了,而他身边,则坐着一位瘦削白皙的年轻人,肯定就是那吴王世子。可是该如何接近他们,陶宁宁其实目前并没有什么好办法。

    正在思索之际,戏台下突然开始哄闹了起来,也不知道是谁起的头,明霞班和洪庆班的两边子弟开始动起了手脚,或许是不服刚才的比试,眼看着就要把这出对台戏从台上唱到台下了!

    台下的动静惊动了吴王。

    “怎么回事,下面的人在吵什么?”吴王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