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7章 1-6

    这天晚上,老张头早早地收摊回了家,召集起他的那帮老伙计们,一起商量关于老于来做这个“大管家”的事儿。

    “这小伙子,靠谱么?”王阿姨拿起桌上老于的名片,扶了扶老花镜,仔细端详起来。一旁的王伯伯也把脑袋凑了过来,眯着眼睛看着名片上的字。

    王阿姨和王伯伯也是老弄堂里的原住民了。他们的父母辈都是在抗战时期,跟着家人从老家逃难来的深海。从在这个背井离乡的弄堂里出生、长大,到成为了青梅竹马的好朋友,他们的关系变得十分亲密。情窦初开后,形影不离的两人便顺理成章的成了家,并很快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可怜那个孩子,才两岁多就得了脑膜炎,不幸夭折。悲痛欲绝的夫妻俩就此决定不再要孩子,一直丁克到了现在。

    “哦哟,这个就是‘鱼鳞’呀,你们不记得啦!小时候一直在我们弄堂里玩的那个,高高瘦瘦的那个呀!”一旁的老秦挥舞起没有前臂的右手,忍不住插嘴道。

    老秦和老张头一样,是这个家庭中的“单身汉”。不同的是,老张头是结过婚的,而老秦则是真正单身了一辈子。天生右手残疾的他,刚生下来那会就被人当成“怪物”,走到哪儿都会引来别人的侧目。好在旁人的冷眼并没有影响到他。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他学会了只用一只左手生活、工作,甚至还响应了号召成为过一名下乡知青。可惜在那个保守的年代,身体上的残疾还是阻碍了他的婚姻问题。上了年纪后,他也渐渐失去了结婚的想法,好几次邻居们给他说媒,都被他拒绝了。

    “哦记得的记得的,那个小朋友蛮好的呀,我记得那时候袖子管上别的都是三道杠的,对伐?”王伯伯看向王阿姨。

    “王阿姨,请您给我看看好吧?”李奶奶一边说着,一边从王阿姨的手中接过名片,“于林,运营总监,深海华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看名片,应该是个领导吧。”

    “可是,你不是说他已经被公司辞退了么?如果能力很强的话,应该也不至于被辞退吧?”孙爷爷疑惑地看着老张头。

    孙爷爷和李奶奶是这个家庭里最年长的一对夫妻。他们都来自于知识分子家庭,也都是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在校园里相识、相知、相爱,一路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改革开放后,二人选择了拖家带口定居海外,并在那里开办了中文学校,教授外国人中文的同时,也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十五年前,他们将学校交给两个儿子打理,回到国内,搬进了这个老弄堂。“我就喜欢这种属于我们的传统风格,有落叶归根的感觉了。”刚搬来的那天,李奶奶说的这句话,老张头记忆犹新。

    “他们干电商的,都是一批一批新人顶掉前面的老人,年纪一大,体力跟不上了就要被淘汰,跟我们那个年代一个萝卜一个坑不一样了。王阿姨王伯伯,还有老秦他们都认识小于的,这个小伙子不错的。”老张头拿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口水,接着说道,“而且我听他说,他们公司是什么‘乙方公司’,也是要伺候人的,问题不大。”

    “张先生,您的观念我要纠正一下,我们是请一个管家,给我们做资产管理和生活起居安排,属于平等关系,不是旧社会找仆人了,请您对人家也要尊重一点。”李奶奶一本正经地说道。

    “是是是,管家管家,你们老学究就是讲究。”老张头笑着放下杯子,“那我再补充两句,他是深海大学毕业的,一本学校,还可以吧?然后在公司里也带三个项目,下面管了四五十个人,也还可以吧?”

    “照你这么说,那管理我们几个老年人,从业务能力上来讲,应该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了;但是,你们跟他接触的那会,他还只是个孩子。现在已经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了,性格上、人品上有没有产生变化,我们谁也不能保证;所以,我有个想法,我们可不可以从这个方面入手,进行一些考验,看看他是不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大家觉得怎么样?”孙爷爷接着老张头的话说道,并看向了众人。

    “嗯,孙老师讲的也对的,毕竟我们几家人家的拆迁款加起来也要两三千万了伐,保险一点总归是好的。”一旁的老秦随声附和道。

    见大家纷纷点头同意孙爷爷的想法,老张头赶紧着急地说道:“我不是考验过了么,你们看他今天不也来了么?!”

    李奶奶微笑着向老张头摆了摆手,示意他冷静一下:“张先生,您的那个‘考验’呢,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毕竟还是粗浅了一些。而且从现在起到政府把拆迁款打给我们,差不多还有三到四个月的时间;那我们拿到钱之后,再把钱凑在一起买房子、装修、住进去,差不多又是三到四个月的时间。这大半年左右的时间里啊,从我们的租房问题,到生活起居问题,到后续买房子的问题,都是需要有人打理的。我在想,我们可以把这个阶段作为一个试用期,看看小于是不是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如果他能够胜任,那么我们可以放心地让他一直做下去;但是他如果不能够胜任,我们就尽快寻找合适的人选。至于老孙担心的人品问题,我想,在这个过程中,小于自然也会给我们一个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