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三百六十三章 卿本佳人 缘何如此

    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贤王府阖府搬迁,楚墨风独自留守,卸下重担交托贤明,大唐贤王无所事事。这才引出再遭猜忌,生死兄弟终生嫌隙;突遭行刺,王府暗探露出真容。

    尽管薛仁贵将布失毕及其丞相那利等人遇袭一事栽赃给了突厥人,然而李世民表面上虽然认可了这套说辞,暗地里却委派人手前往龟兹密查,只不过这一切却是薛仁贵与楚墨风所没有察觉的。

    闲来无事的楚墨风,每日辰初时分起床,先是练功一个时辰,而后再独自一人溜达着上街去寻一些吃食,酒足饭饱之后,迈着悠闲的脚步,前往平康坊的丝竹馆听听曲儿,或者前往东市的无名酒肆小酌几杯,这样的日子自春季,正月,辛亥日(初六)至今,已然一月有余,久而久之,长安城内的茶寮、酒肆、馆驿甚至是客栈内,前来光顾的客人都会看见一个不修边幅的男子,一副惬意的表情享受着食物或者是欣赏着歌舞。

    长安城的百姓都知道这个人是一名皇亲国戚,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对其表现出鄙夷,虽然在百姓的认知中,那些皇亲国戚平素不务正业,欺压良善,然而面前这个人,可是长安城甚至是整个大唐的百姓最为敬重的贤王殿下。

    东市无名酒肆内,据说已经许久没有上演胡姬歌舞了,现在东市无名酒肆最为人称道的节目,则是贤王殿下讲故事,每当酒意正酣之际,就会有人央求楚墨风讲一讲当年的过往,而咱们这位贤王殿下,似乎生来就不像那些当官的一样,习惯在百姓面前摆架子,咱们贤王殿下闻言则是大笑一声,而后自顾自地走上台子,手中酒杯重重地往桌子上一顿,而后便滔滔不绝的开始讲述。

    每每听到振奋人心的时刻,在场众人皆会大声叫好,而提及那些潸然泪下的事情,场内那些心思细腻的人,也纷纷暗自落泪,只不过似乎是贞观四年在楚墨风心中像是一道伤疤,每次提及楚墨风都会岔开话题。

    这一日,东市无名酒肆内,楚墨风正坐在台子上,手中抱着一个酒坛,正讲到李靖率部火速突袭定襄城,鉴于突厥人对于夜袭并没有做好应对,此役李靖部借着夜色的掩护以强弓火箭开路,长枪横刀破袭,三千骁骑卫来回冲杀数次,斩杀敌军近八千人,随后突厥人放弃定襄城迅速逃离的场面,此时二楼的某个角落内,突然传来一个极为不和谐的声音,“敢问贤王殿下,为何屡次不曾听您提及碛口之战一事?莫不是当年碛口之战的经过让您羞于启齿?”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不禁面面相觑,虽然众人或多或少知道一些关于当年碛口之战的事情,但是既然人家贤王殿下不愿提及,众人也不好过多追问,毕竟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当年的碛口之战,咱们贤王殿下虽然胜了,但是却是惨胜,出征万余人,回京不足圆(六十)。

    楚墨风闻言先是一怔,循着声音发出的方向抬头望去,只见二层角落内,一个瘦削的身影若隐若现,见状楚墨风有些不悦地冷哼一声,“阁下既然提及此事,那本王也不妨直言,非是本王不愿意提及,只不过那一战本王虽然胜了,但是却失去了太多,现在那些战死的袍泽,依旧躺在冰冷的坟墓里,除了本王之外,已然没有多少人记得他们的名字和模样了。”

    似乎是因为楚墨风这番说辞,并不被二楼的人所认可,对方有些不屑地发出一声冷哼,一时间楚墨风也无法分辨出对方究竟是男还是女,“既然殿下说因为没有人记住他们,故而才不愿提及,那么请殿下听在下说说吧。”

    话音一落还未等楚墨风开口辩驳,对方的声音瞬间拔高,在二楼再度响起,“今日在座诸位且听在下一叙,贞观四年,我大唐贤王楚墨风,以京兆杜陵人史寒霜、长安县人窦婧妍、汉阳人柳非烟与顾贞儿、长安县人宇文琇、永丰县人萧若兰、延长县人刘紫鸢为副将,率麾下天策军一千四百人,其中长安县籍三百人、丹阳籍两百人、金州籍二百人、庆州籍一百五十人、洛阳籍五十人、隰州籍三百人、汾州籍二百人;巾帼军两千六百人,其中晋州籍三百人、蒲州籍两百人...四路大军共计一万七千零八人,自贞观三年十月中旬率部离京北伐,至贞观四年四月甲辰日(初八)班师回朝,大军本部历时五个多月,先后奔赴甘、肃、灵三州驰援,随后前往碛口阻截颉利可汗,全军上下血战三日不退,终于阻止了颉利逃进漠北,待班师回朝之时,仅剩副将五名,龍城军五十人,巾帼军两人,天策、靠山两军全军阵亡。”

    说到这,在场众人不免倒吸了一口凉气,眼中闪着泪光望着楚墨风,此时二楼那个声音似乎意犹未尽,“贤王殿下,那些阵亡的袍泽们,在下记得,长安乃至大唐的百姓记得。英魂冢的墓碑,每时每刻都有人去擦拭的,那些镌刻在墓碑上的名字,不是冰冷的。”话音一落只见说话之人走到二楼的栏杆处,楚墨风定睛一看,此人正是大战之后转入军械局的刘紫鸢。

    望着对方那张熟悉的面容,楚墨风不免哑然一笑,向着对方拱了拱手说到:“刘将军,承蒙挂念了。”

    刘紫鸢,延长县人,靠山军主将,现任军械局少监,此刻站在无名酒肆二楼,向着楚墨风行了一个军礼,而后淡淡地说到:“承蒙殿下还记得末将的名字,实在是惭愧至极。”

    而此时在场众人才恍然大悟,眼前这名说话的女子,正是靠山军的女将军刘紫鸢,关于贤王及其麾下诸将的事迹,众人可谓是耳熟能详,如今终于见到一个真人在面前,一时间众人纷纷鼓掌喝彩。

    缓缓地走下楼,刘紫鸢径直来到了楚墨风面前,先是恭敬地施了一礼,而后缓缓地说到:“听闻殿下将府邸的家眷尽数迁走,末将思量再三,决定过些日子辞去军械局少监的差事,如今大唐国泰民安,末将也想出去游历一番。”

    “成,本王准了,只不过不要再去张掖了,府邸小,住不开了。”闻言楚墨风点了点头,而后抄起面前的酒坛子,对着刘紫鸢示意说到:“这杯酒,敬我们曾经誓死守护的大唐。”说完捧起酒坛一仰头,任由甘冽的美酒缓缓地滑入。

    “小气,本姑娘还就非得去张掖凑一凑的。”对面的刘紫鸢见状,先是娇嗔地瞥了楚墨风一眼,而后面色凝重地说到:“也敬那些与我们生死与共的袍泽。”说完抄起一旁的酒坛,学着楚墨风仰头灌下。

    而在场的众人则是不约而同地举起酒杯,齐声高喝到:“敬英灵。”这一刻,无名酒肆内酒香四溢,每个人皆是含泪狂饮一番。

    自从在酒肆与刘紫鸢相遇之后,二人时常约着一起前往酒肆畅饮一番,就这样过了些许时日,四月,庚辰日(初六),楚墨风在贤王府的书房内见到了苏婉儿,此番苏婉儿前来,并未一如既往地穿着那套兜帽罩衫,反而是一袭大红色长裙,光明正大地从王府的大门进来。

    眼见苏婉儿款款地走了进来,楚墨风心中不免有些疑惑和不悦,疑惑的是为何今日对方会如此打扮,毕竟平素见惯了苏婉儿那套兜帽罩衫的行头,就算是当初贵为太子妃,苏婉儿也是偏好于单色的服饰,今日这身大红色,不免让楚墨风觉得惊讶,但是更多的还是惊艳,试想一下,皇室挑选太子妃,除了注重家世、人品、个人素养之外,也是以貌取人的,能够在众多女子中脱颖而出,跻身为当时的太子妃,苏婉儿的长相也可谓是倾国倾城了,而今这一身大红色,配上对方淡淡的妆容,一时间楚墨风竟然找不到词语来形容。

    而令楚墨风有些不悦的是,身为一名暗探,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能太显眼,越平淡无奇越好,如若能够将一个暗探丢进人堆之后,第一时间分辨不出,那便是最高的境界了,而今日对方这身打扮,如若被有心人看见,势必会诟病猜忌一番。

    念及于此楚墨风头也不抬,轻声说到:“既然前来,那就表明你已经做好了准备,就此接手游子的事务了?”

    身形轻盈地对着楚墨风施了一礼,苏婉儿脸上并未露出笑意,反而是秀眉紧蹙,面色凝重,语气中有些担忧地说到:“殿下,今日属下前来,接手游子倒是其次,毕竟属下做好了准备了,但是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属下务必向您汇报。”

    闻言楚墨风‘哦’了一声,示意对方落座之后,有些惊讶地说到:“莫不是最近京城有发生什么大事了?莫不是咱们那位皇帝陛下又要对谁动手了?你且不要说出来,本王来猜猜。”说到这楚墨风先是摆了摆手,而后自顾自地自言自语起来,“李靖,不对,老将军身体早就不行了;程咬金,也不对,那厮头脑比较单纯,绝对是陛下身边的忠臣之一;李勣,有可能;本王,也有可能,毕竟我们几个老东西,没有受过太子的恩惠,而且现在皆是权势滔天之辈,陛下如若此时对我们动手,也是有道理的。”

    静静地聆听着楚墨风的这番分析,苏婉儿深深地佩服楚墨风那种对形势分析的能力,“殿下所料一点也不差,乙亥说(初一),陛下行幸翠微宫,从陛下身边传出的消息,陛下曾经在含风殿对太子提及,李勣才智有余,然而太子对他没有恩德,恐怕日后李勣不能够敬服太子。陛下决意将他降职,假如李勣收到诏令即刻就走,待陛下龙驭宾天,太子以后可再重用他为仆射,视为亲信;如果李勣俳徊观望,陛下会派刺客将其杀掉以绝后患。”

    “李勣?李老二想左了,李勣这厮才是最擅于明哲保身的人,这一点你放心,只要李勣收到诏令,不出一日便会启程动身。”听闻对方要对付的是李勣,楚墨风心中不免暗自赞叹,这李世民终于还是没想着放过李勣,估计按照这个形式,下一个定然会是自己,到那时自己定然会远走高飞的,毕竟在这庙堂待久了,人都有些不真实了。

    谁知楚墨风这边还在思索之际,那边的苏婉儿突然说出来一个让楚墨风有些无奈的消息。

    原来就在李世民行幸翠微宫之后,曾经多次将太子唤至身旁言传身教一番,原本以为只是简单的帝王传授,王德也没有太过于关注,谁知有一日不巧在门外偷听到关于李勣的那场议论,本来听完准备迅速呈报楚墨风,谁知太子却走出屋子,待恭送太子离去之后,王德正待悄然离去,却听见屋内传来李世民说话的声音。

    毕竟方才亲眼看见太子出来,按道理说屋内应该是除了李世民之外,不会再有其他人了,没曾想李世民像是自言自语般说到:“此番让你去打探对方阖府搬迁的消息,究竟有没有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