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六章 狏狼与乌椹

    不一样。

    这地方真的太不一样了。

    不一样到,在野外也席地而睡的她,适应能力极强的她,三天了都没能适应过来。

    她连翻几个身,还是没睡着,干脆坐起来。

    此时她正和两个女孩挤着睡。

    两女孩睡得正香,有个嘴里嘟哝着,翻了个身,又把她挤了挤。

    两女孩不和,她就是那条楚河汉界。

    两女孩的名字,左边的叫大姐,右边的二姐。

    而她没有名字,因为她还没有十三岁。

    这里的人认为十三岁以下的孩童都没有灵魂,所以没有名字。但因为她……的身主天生聋哑痴傻,大家都叫她哑巴。

    而等孩子们到了十三岁,会举行一个成衣礼。由族长赐予裙裤,女孩得裙子,男孩得裤子。他们会被起名字,就按照家中长幼,随便起个数字。这时他们就算有了灵魂。

    那谁能有名字呢?

    只有大巫觋有资格被天地赐名。

    这几天通过她的观察,不难看出,这是个原始部落。

    起码制度是原始的母系氏族制。

    氏族统领是大巫觋。

    女为巫、男为觋。男女各有统领。

    而氏族的财产一般划分到母姓下。

    比如平时的物品、财产、食物、生出来的孩子都记在女的名下。

    这很能理解。因为在这种不稳定因素太多的世界,万一部落种族之间打个仗什么的,男人是主要战力,出去说没就没了。要是内部想分个什么财产,内卷一通。啪,整个族完蛋。确实也没有女的稳定。

    所以部落中的女人十五岁及笄后便能得到部族的分配房,分家出去自己组建家庭。但除了地为最高的巫女,部族内的女子终生不能离开自己的氏族村落。

    而男人十五岁束发以后可以去自己氏族所婚配的氏族走婚。男人走婚主在女人家中,平时在女人分配下工作,也可以去别的氏族走婚。他们想走的时候和家主说一声就可以走了,相当自由。不过一般活动范围也只能在通婚的氏族之间。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结婚的资格的。

    只有氏族的大巫与大觋才有结婚的资格。也只有他们有结婚的资本。

    当大巫与外姓大觋通婚了以后,两个氏族内的所有男女都能自由结合,合房生娃。男的去到自己氏族大巫通婚过的氏族,可以去任何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子家里住。帮她工作,与她结合生娃。

    为了种族繁衍,所有的部落都被一个号神农的王朝规定不可族内通婚。只能族外通婚。这个不说她也知道,血亲通婚容易生智力低下的孩童,就像她这种又聋又哑又傻的。

    而一般一个大巫可以和多个大觋通婚,但一个大觋只能婚配一个大巫。大觋婚配进这个大巫的氏族后,可与族内的任何女子合房,鼓励多配多生,每个女子都规定要生三个以上的娃。

    毕竟人是最基本的生产力了。部落与部落之间拼的就是生产力。

    当一个大巫与多个大觋通婚后,这些大觋都要生活在这个氏族里。辅佐这个大巫。而那个部落的大觋走婚离开自己的部落后,该部落将重新推选新的大觋上任。

    所以一个氏族内会同时出现多个氏族的男子,男子与女子合房后生出的孩子都随母姓。整个部落都是一个姓,这个姓是一代一代大巫传下去。

    阿九实在是睡不着,从两个女孩间的缝隙里挤出来,下了床,穿上草鞋,走出了房。

    天还没亮,估计三更天。

    这的房子她看不出是什么时候,哪里的房子。只知道他们住在山林边上,能看出就是村里的房子都是简单用生土泥砖夯成的房子。

    她住的房子算氏族里面非常好的,有木柱瓦顶。房子有二层,她们住在这种院子里靠里的二楼房间。旁边一间房是她‘阿母’的。就是个家的主人。

    她的阿母,不是那日的胖妇人。而是一个较为清瘦的女人,女人小麦色皮肤,长相倒和那天她在林子里面遇到的女孩有三四分相像。那天胖妇人把她领回来,这女人看她身上东西都丢了。嘴上没说什么,眼睛里一闪而过嫌弃的神情她可不会看错。

    因为是以前在孤儿院时经常看见的神情。

    而此刻她不在这房间里,可以说这房间只是她的客房。

    她真正的房间是楼下的外室小房。就在大厅客旁,那里是她合房的地方。

    两边的屋子有厨房、茅房。也有储物房、工房。工房用来养蚕的。

    她们是西陵氏的旁支,只负责养蚕和剥茧。为氏族提供织布的蚕丝。

    一般家里的女孩十三岁成年。成年以后就负责养蚕的工作,未成年的孩子平时多去山里摘桑葚和桑叶。摘到的果子可以换些粮食、物品、器皿,也可以自己留着吃,酿酒、晒成干也可以。

    平时大家都是以物换物,家家户户都可以相互换的。当然也可以去市场上换。经常会有外族来市场交易。

    民以食为天,市场里换得最多的还是粮食果子。如果摘到品相好的桑果,上贡到宗族,宗族圣女高兴了就会赏些贝币下来。

    说到这贝币可就牛了。

    这贝币分铜、银、金。但换率极其不科学。

    铜贝币1000换1银贝币。银贝币100个换1个金贝币。换而言之,1个金贝币换十万个铜贝币,这合理吗?

    而这身主,六日前不知道去哪儿摘得了一箩筐的乌椹,乌椹上贡到了圣女面前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乌椹就是桑果中品相最好的果子。每个有拳头大小,乌黑中透着暗红,听说吃了效果比神丹妙药还好,吃了可助人修仙体,得一个都价值不菲。

    这身主足足摘了一杯篓回来。

    当时她的阿母不识货,平时不怎么理睬过她干什么,她摘回来的东西她从不多看一眼,也从来不会用,直接上交。

    没想到这一交就交出个天赏。

    大巫把她的果子作为贡品上贡给西陵圣女。圣女一个高兴给拨了10个金贝币下来。

    10枚金贝币,那是什么概念?

    1000000万的铜贝币啊!

    这是多少钱?

    说实话,她也不知道,因为她连1个铜贝币也没花过,她压根没概念。

    但她上辈子因为太能杀人了,随便杀个人提成就拿几个亿的,这些钱她真有点看不上。

    不过她现在一穷二白,好像也没资格说这些。

    她知道钱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她也经常直接杀人越货,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租房子、买武器、买装备、买通行……去哪儿都要钱。

    她贪财敛财也是因为她需要。她这个级别的杀手,随便配把枪都得花个亿,别说什么其他的武器,装甲器械了。

    以至于后来她知道自己的悬赏金快加到100亿了,她差点想把自己的头割了给送上门去换钱。

    而这10枚金币不可能都到得了这山旮旯,能拿一个算偷笑了。

    亏那女巫还挺有良心,送了两枚过来。

    全村人欢庆了一天一夜,像这辈子没见过钱似的。

    他们确实这辈子是没见过。连银的都没见过,何况是金的?说是这两枚金币都够这村过个20年了。

    她算了算,她统计过这个村一共308人,如果按每个人每天花出一枚铜贝币,那么一年就是112420铜贝币,就是112.42枚银贝币,就是1.1242枚金贝币。所以2枚金贝币最多也就花两年。

    但实际上她不知道1枚铜币估值多少,也不知道这些村民是不是真的会算数,她对他们的一切行为不予置评。

    如果想要推算更准确就需要去市场走一趟,只能看看别人怎么易货。反正她自己是没钱花了,毕竟她现在在这村里连根毛都算不上。别说给她发钱了,她摘十箱乌椹也别想拿到一分钱。

    她下楼,从窗外向里瞄了瞄大房内的男人。

    一屋子的男人,有10个。里面她自己生的有2个。算上这女人小房间里的,这个家总共11个男人。

    这女人真能睡,她心想。

    一户一个女主人加3-4个走婚男子是这村每户的基本情况。对比起来,这女是非常富有的了。

    当然也不是说男人越多就越富有,而是看一个家的生产和收入。

    这女人年轻,男人里面她也不要年纪大的。所以这个家庭产出和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在村内是一等户。

    也只有富有才能养得起那么多人。

    年纪大的男人一般会在一般都在年纪大阿嬷家。老人住在村里比较往内部的位置,很多小孩也会送到一些阿嬷家里住,年轻人在外围的位置。这样的分布主要是方便御敌,万一族与族之间发生个什么矛盾,闹了什么事打了仗,就得年轻人扛着。

    所有人死后会送回本姓氏族中,包括男人也是,在祭祀中焚化身体,骨灰会放在宗族公墓中,三年后将骨灰倒进土里,回到大地中。

    她的阿母,这个女人。虽然年轻,却居住在村里靠内的位置。而且房子就在水井旁边,说明她身份不简单。

    听说她是这个旁支现任大巫女的第五个女儿,而她母亲是这村的祖母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