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61章 舞狮

    在田江云他们老家,男人四十岁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生日,几乎重要性高过了后面的五十、六十岁,仅次于七十岁的样子。

    听父亲说这里面有一个代代口口相传的规矩,男人到了四十岁这天要去山上挖一颗好的柏树苗栽在自己家附近,等那天自己死去了,这颗柏树就是自己的棺材板。

    还说还能从这颗柏树的长势力看出一个人是不是能长寿,柏树长势旺盛的话就象征着这人比较长寿,要是柏树长势不太好的话就似乎暗示着这个人比较短命。

    在村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为自己的男人四十大办一场酒席,哪怕在哪个大家都穷得揭不开锅的年代里也都还是得在每天本就吃不饱的牙缝里抠出点东西来留着为四十岁生日那天准备着。

    有人甚至为了那一天的那顿饭上的粮食,提前三年就开始慢慢存起来。

    田江云的爷爷当时就是这样,虽然不是提前三年准备生日当天吃的口粮,也是准备了当天喝的酒。

    听父亲说,爷爷为了攒下能酿一坛酒的玉米费尽了心机。哪怕有时候一家老小两三天没有吃饭了,也没有舍得把那藏着的玉米拿出来吃了。

    等到爷爷生日的前几天,爷爷才和奶奶把存的一百来斤玉米拿出来,全部用来酿酒了。

    听说爷爷生日当天,邀请了五桌客人来家里吃饭,吃的只是一点咸菜炒了一点油渣,主食是玉米面蒸地瓜,但是那天每桌都分到了三斤自家酿的粮食酒。

    在哪个年代,酒是很稀罕的东西,因为粮食短缺的缘故,喝酒的老人能弄到一瓶子又苦又涩的烂红薯酒都不错了,更别说好好的纯正的粮食酒了。

    这件事让田江云那个当了很多年兵的爷爷自豪了很久。他们家是十里八乡第一个敢拿粮食酒来招待客人的。

    在席上喝酒的时候就是用一个大土碗倒满了酒,一桌子人转着圈的喝。

    在那时候根本没有劝酒一说,谁不让谁喝才会跟你急。有的人为了多喝一口酒,都是酒转到自己面前的时候使劲喝一大口,吞两口。

    后来大家得日子都逐渐好了起来,再也不短缺粮食了,就形成了一股攀比的风气。

    一个个比的是席面做得好不好,来的客人多不多,收的礼金多不多。

    席面这东西就是看主人家舍不舍得花钱,有没有那个经济实力弄一桌子好菜,而来客和收的礼金就是检验这一家子人的为人处世了。

    要是别人家办酒你不去,可想而知你家办酒会是个什么样的光景。

    田江云他们家最后一次办酒是爷爷去世的时候,也过去七八年了,后面的年月里哪怕自己一家人过得苦哈哈的,父亲还是攒下了不少人情的。

    一年到头家里的开支大头除了田江云读书最大的开支就是街坊邻居和三亲六戚家里办酒要送礼了。

    所以父母都把这次父亲满四十岁办酒看得很重,原本父亲生日那天是星期六,母亲的计划是周四就要回老家去准备了。

    为此,母亲提前半个月就在县城最大的菜市场开始物色菜肴了。母亲本身就是农村办酒席的主厨之一,经常被办酒的人家邀请去帮着办酒席还能拿个红包。

    对于菜肴方面的把控母亲自己就是个内行,根本不需要田江云他们操心。

    既然决定给父亲好好办一下,田江云也在想着怎么能推陈出新的搞点别人家不一样的东西。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田江云他们家估计已经在他们村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有钱人家了,要搞就搞得风风光光的。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