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三章 为何有网络

    谈到网络,现在的大学生,可以说,没一个感到陌生的,有谁没去过网吧呢?

    网上有许多新鲜的事物,能看书,看电影,有新闻,有音乐,有游戏,还有女孩子最爱的网购……。有好的方面,当然也有坏的。

    所以上网成了许多人除去烦恼与苦闷,忘却无聊与忧愁的最好方式。

    上网可以聊天,可以认识天南地北的朋友,可以和他说出真心话的知心朋友。

    许多人喜欢上网,所以许多人有了QQ。这得感谢腾讯,是腾讯给了无聊的人们打发无聊的时间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小气贪婪的腾讯想方设法地骗走了无知人们无知的钱财。

    QQ的出现结束了“笔友”时代,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节省了木材,但同时也消弱了一个国企的实力,为“邮电局”更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QQ其实就是个人在虚拟世界的“明片”,特别强调的是它不是“明信片”,因为人们的“真善美”“假恶丑”永远都藏在QQ的背后,所以QQ昵称一般不会是自己本名。

    取一个好的昵称主要是为了吸引同样在网咯里的男男女女。例如说“情场杀手”,看到这个名字女孩也许会想,这个人好大口气,加加看,看他能玩出什么花样来。有的人取的很大胆,例如:“我爱谁谁谁”“一生爱谁谁”,且不管这里的谁谁谁是不是他(她)的女(男)朋友,或是说朋友。有的人取的名字很自然,通过名字来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情,表现出自己的性格。有的人取的名字会很浪漫,他的名字能巧妙的描绘出一个意境。……

    网咯里有太多太多的人,男女老少都有。俊男,有,网咯里称之为“阳光男孩”。不帅的,有,称之为“青蛙”。美女,有,不过网上还称之为美女。不漂亮的,有,网咯里的称谓不怎么好听,为“恐龙”。在此想不通的是,当初发明这个词语的人事怎么完整无缺地生存着的。

    既然QQ里什么样的人都有,朱佳俊、陈子杨、李建峰、吕宾他们这四个死党只能不在其中呢?

    朱佳俊的昵称叫“上官云飞”,陈子杨的叫“king”,李建峰的叫“风”,吕宾的叫“莎莎”。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意义。

    星期六、星期天,或是没课的时间,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是没有什么事可做的。除了情侣浪漫的漫长的街行。还有爱学习的坐在偌大教室里找寻心仪对象的身影,哪怕是故意跑错了教室。没有人整天躺在床上不起的,除了生病,或是失恋。没有人打球或是踢球从早玩到晚的,除了精神有问题,或是失恋。很多单身的或是准备告别单身的选择了网吧,因为网吧有椅子可以坐着,这样会让无聊的人们不会太累。

    学校的存在搞活了一个行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解决了国家的就业问题,更大的层面是实现着小平同志的目标: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但先富裕起来的这部分人却在天天搜刮着无聊人们的心血,或是紧紧的生活费。有钱人不会在乎,因为他们给女友买衣服的钱就够一些人上一个月的网再加上一个月的生活费。而那些生活费紧紧的人为了上网能狠心地一天只吃一顿,哪怕这一顿的分量只是一块钱六个的包子。更省的人会很合理的安排时间,他们白天睡觉,晚上包夜,因为包夜只需要5块钱,这样他们就可以吃两顿,两块钱12个包子。贴切的解释是他们又有得玩又有得吃,一箭双雕,其乐融融,哪怕是付出越狱的代价。

    “郁闷啊,这没课的日子,没事可做,倍感寂寞与无聊啊!哎!悲呼哉?”星期五下午,没课,无聊的人们无聊着。有课时,觉得上课无聊,没课时,闲得蛋疼,也无聊。

    陈子杨深感不快与压抑。

    “悲哉!”异口同声。因为其余的三个人有着同感。也可以理解为同病相怜,或是说“同是天涯沦落人”。

    “打八十吧!”吕宾提出了一个不错的建议。

    “疯啦!昨晚打了一夜,还打啊!”李建峰打了个哈欠,继续说道:“累死了,不打,不打!”

    不知是不是建峰打哈欠的缘故,佳俊和子扬同时伸了个懒腰。子扬接着说道:“我也不打,再打会死人的!”

    佳俊在一旁不说话,只是在等他们的结果。因为他去哪里都行。反正无聊得玩,不无聊也得玩,玩得无聊了还是得玩。如果这时候选择看书的话,他宁愿到教室里去学习。

    “那就去网吧!cs去!”吕宾又一次提出了意见。他应该现提出这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建议,这样也许就不会引来李建峰的哈欠了。

    “同意”同样的异口同声,在无聊至极,无可奈何,无处可去的情况下,去忙吧是最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