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八篇 《覆水难收》

    每当日常杂务多得让人心烦意躁、疲惫不堪之际,对我而言,真正能够缓解疲劳的办法,却只有一种……就是独处一隅,找一个可以引起自己兴致的话题,搜肠刮肚,思维奔逸般地去涂抹描绘,去断章取义,去顺理成章。

    前段日子,这儿一再盛传要下雪,随着一天天过去了,却始终没见雪的影子。那日值夜班,走到院内高楼顶层的窗台前,透过污秽斑驳的玻璃,眺望着凝重晦暗的天空。不知为何,在脑海中突然涌出一个成语“覆水难收”。于是,回到值班室里写出了下面一段文字。

    关于成语“覆水难收”的故事,记不清在《东周列国志》还是“三言”“二拍”上,曾经读到过。但也不敢十分确定,或许不过就是来自道听途说,或从街头小报上获悉的知识。

    成语“覆水难收”大致是说:古代有个穷书生(据说有苏秦的影子)为求功名仕途,常年在外奔波。既不赡养父母,亦不抚恤妻孺,更不务求稼穑或商贾。就这样子折腾着一晃过去了二三十年,弄得家徒四壁,子嫌,妻怨,父母无奈,而左邻右舍自然更是万般奚落并嗤之以鼻。单说他那结发之妻,由絮叨埋怨到谩骂愤恨,以至于红杏出墙,且离家而去。即便如此,穷书生不为世俗所动,矢志不改,且愈发执著。又经过了数年奋斗,终成国之良材。待其声名赫赫、衣锦还乡之际,发妻寻上门来,臆欲重修旧好。但见那书生将盆水泼地,口言到若覆水重拾则和好如初。其妻掩面而泣,也知已经回天乏力了。

    “其妻子以后怎么样了哪?”当西伯利亚寒流已至,雨雪将来时刻,我伫立窗前,突然想到这个成语故事,心中默然着,但脑海中却掠过这样一个疑问。

    单凭借今日文明人的头脑,不知会为这样一个结发妻子杜撰出何样的命运,也不知谁又能出来给她指出怎样的前程,供她做出选择。不过,在中国由来已久的评书、唱本、戏曲或小说里面,每每会让如此尴尬情景中的妇女们,或悔恨自尽,一了百了;或含羞退隐,抱憾终生;或待那书生仕途错落,再次穷困潦倒之后,轮回报应似地来个偶然邂逅,并破镜重圆,由此来满足国人“无巧不成书、皆大欢喜、大团圆”的心理期盼和道德宿愿。除此之外,中国式的文人墨客们确乎黔驴技穷,也别无它选了。

    有时,人们禁不住会大呼小叫地喟叹:“大千世界,人间百态啊!”依此来慷慨生活之间那些匪夷所思、林林总总的怪现象或新问题,而旧式戏楼的门柱上,更时常地挂着一副司空见惯的对联,到更能安抚或快慰那一些特别容易阐发如此感慨的心房和烦恼。

    为什么这么说哪?起码我自己觉得,那乡愿民俗的舞台之对联能够给予不分男女的各色人等,树立起一种如何看待人生的良好观念和淡泊心志,并教导他们以一种不单纯要懂得隐忍,而且还是十分主动地欣赏生活的心态和视角。那么这样一幅对联是什么呢?也就是:“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横批曾见过“粉墨登场”或“人间百态”。

    “言不由衷、不知云何”是我作文的毛病,也已经算是“特色”了吧。至于为何“言不由衷”?除了我自己早先认识到的原本孤陋寡闻、学识浅薄且在思维表达上存在缺陷外,再就是确有一些难言隐衷。至于“不知云何”的因由,尽管答案有时与“言不由衷”类似,但更多情况下,确实也就是自我一时半会儿总是找不到或找不准确这样一些个性化思维奔逸、信手涂抹的玩意儿,究竟来自何处?所以,也就更难以确定其意欲何求了!

    闲聊“覆水难收”从确定标题到写出上段文字,算来也有一月余了。前段日子,妻子看过其中对成语解释的一段文字后,讥讽道:“是为你自己埋下伏笔吧。”对此话,我虽有些懊恼,却也说不出当初为何那样想和那么写。所以,只能赶紧沉默了事。

    一日,在电视《世界地理》频道上,看到在谈“亚特兰蒂斯”的故事。依评论员的意思去讲,像柏拉图这样思维严谨的人,既然在《对话录》里记下了这么一个故事,那就一定会事出有因的。但是,直到今天,即使在高科技引领下,人们还是没能找到那个“因”之所在。

    是啊,一直以来总是认为一个人在语言、行为或文字中,其所表达出来的情绪、关注及思想,也一定是事出有因的。无论这其中的因果关系,为当事人所能够认知的程度如何,抑或能否被其自身所认知。总之,必定有那么一种东西在这里那里存在着并使之所以然,却又令其浑然不觉而已。

    “哥哥,你忙什么哪?也不来看看我了……”有一天当我接起电话,听到里面这熟悉、亲切、欢快的话语之际,我近段时间以来的一直摆弄不清楚的困惑和纠结,也顿然化解了。

    就在今年的春夏之交,当时我出差在外地,也是上面同一个手机的号码,她声音沙哑且呜咽地对我说:“哥哥,你不管我了?我要杀了他,我不想活了!”

    多年来他俩人打打闹闹,作为朋友的我,也就习惯了。这一次我以为还和往常一样。于是,老生常谈的话,我又讲了一遍。但说了大半天,感觉电话那边势头不对,我赶紧放下电话,并通知在家的朋友,让他们赶快过去劝一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