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4章 赊账


    供销社是国家事业单位,在别人家的商场外面摆摊,确实也理亏。

    农民们纷纷收拾没卖多少的菜,有人拿起放在地上的扁担,有人收拾一篮子的鸡蛋。

    “唉,今天早上七点钟我就过来了,一斤米没卖出去。”

    “我六点钟就来了,就买出一捆青菜。”

    “我还得赶回去打谷子。”

    “生意难做啊。”

    农民们收拾扁担萝筐的时候,不约而同倒起了苦水。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苏玉林走上前,扫视七八个收摊的农民卖的东西。

    青菜、鸡蛋、米、红薯等等,五谷杂粮,应有尽有。

    这些农产品才是真正的纯天然种植,比大规模种植的农产品口感更好。

    入手这些农产品,只要价格公道,稳赚不赔。

    苏玉林当机立断叫住收摊的农民们:“大伯大婶,你们这些菜如果买不出去,可以全部卖给我。”

    他要么不说话,一说话就语出惊人。

    正在收摊的农民们立时停下忙活,不约而同向他投去质疑的目光。

    “你全部买下来?”

    “小伙子,你是说真的,还是开玩笑?”

    “我们的菜虽然不贵,但是你要全部买下来,也得花很多钱。”

    “看他也不像什么有钱人,这么多菜他买得起吗?”

    农民们议论纷纷,都把苏玉林当成了牛皮大王。

    苏玉林计上心来,展开心理攻击术,语重心长提醒农民们:“你们这样摆摊卖菜纯粹碰运气,运气来了,半天能卖完,运气不好,一天都卖不得,那就耽误干农活了。”

    他对八十年代的是农民生活情况一清二楚。

    他自己本身也是农民。

    平时农民们最主要的生活支柱就是干农活,卖菜只是为了给家里增添一份收入。

    如果卖菜的时间过长,就会严重影响干农活。

    农民们被苏玉林说中了心思,皆是心事重重。

    苏玉林见心理战术起效果了,趁机保证:“我叫苏玉林,南面山村的,你们刚才说得没错,我身上确实没多少钱,买不起全部的菜,但你们可以先赊给我。傍晚五点,我们在这里碰头,我给你们结清菜钱。”

    小量的菜其实也值不了多少钱,并非昂贵的商品。

    农民们急着回家做农活,交头接耳商量。

    “我看行,这小伙子不像是骗人。”

    “这点菜其实也值不了多少钱,就当是赌博了,我赌他不是骗子。”

    “我还要回去干农活,不卖也得卖了,哎。”

    经过商量,农民们答应把手里的菜卖给苏玉林。

    苏玉林喜出望外,去附近向人借了纸笔,给每一个农民写下一张欠条,并且写上自己的姓名,用印泥摁了手印。

    农民们见苏玉林做起事来有条有理,愈发相信苏玉林不是骗子。

    苏玉林向其中一个农民借了一辆木板车,把所有的农产品放到板车上,去附近找地方兜售。

    拉着二十年没有碰过的木板车,苏玉林有些不适应。

    所有的农产品加起来将近一二百斤左右,拉起来有些费力。

    这可不是轻松活。

    但是一想到自己改写了妻女本该死亡的命运,苏玉林就来了干劲。

    幸福生活再向他招手,他必须要吃苦耐劳。

    有了动力,苏玉林顿觉浑身是劲,拉着木板车沿着马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