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一百八十章 荒地承包

    赵文兰也想到她们会着急,便道:“我想了下,单凭我们三个人那肯定是做不完,倒不如给包出去。厂子里的那些小姐妹,可是有不少都闲在家里,让她们帮着绣,到时候按件给工钱,这样不是挺好吗?”

    “唉,这个主意好,我们能按期交了货,她们也能赚到钱贴补下家用,一举两得。”

    “那行,就这么说定了。明天就去找找人。”赵文兰最后敲定。

    “一会儿咱们商量下人选,手艺差的可不行,别再砸了我们的生意。”

    “那是当然,这绣品可要求高,得跟一边盯着点儿。”

    三人坐一块儿好生的比较了下,最后定下了六个人,都是平时关系不错,手艺也相当的过硬的工友。

    店里的生意这一改变,也算是拓宽了思路。除了零售,这绣品原来也可以做批发、预定,

    三个人为着这一单而感到欣喜不已,这时候的她们还根本不知道,这只是个开始,不久后更多的单子碌续而来。

    这个月注定是忙碌的一个月,眼见着一天天的过去,年关将至。家家又开始忙了起来,每年这时候都是固定的要办置年货,除了买买买,再就是干干干。大扫除收拾卫生、办置整个正月里要吃到的食物。今天烀骨头闷肘子,明天就发面蒸包子,后天就走油炸丸子,总之进了腊月二十,每一天都在忙活着,就没个闲时候。

    所有的东西都备办齐了,这年也就到了。

    除夕吃过了发纸饺子,这新的一年也就正式开始了。

    这时候的年味还是比较的浓,小镇子的生活步子也没有那么急促。直过了正月十五,镇街上的店铺才碌碌续续的开门做生意。

    赵家的几个店也都统一了时间,假期都放了小二十天,正月十七才正式开门。

    值得一提的是绣品店的那笔订单,赵文多找了外包,几个姑娘一起赶工,终于是在腊月二十六这天全部完工,愣是提前了好几天。

    那姓辛的顾客拿到了货很是高兴,除了尾款还给带了几份年礼,直言以后会常来常往,多多关照。

    开店了这么长时间,挑剔事儿多的顾客不少见,这么客气的还真是头一个。

    赵文兰隐隐感觉,这个姓辛的老板很可能会是她这个店里的贵人,日后还真就说不准得从他这里得到不少的收益。

    当然,这都是后话,彼时她也只是突然冒上来的一种感觉而已。

    正月这一过完,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按着习俗的吃了猪头肉,剪了头发,这个年才算是真正的过完。

    三月初春,万物复苏。

    这属于一个播种的季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基于学习古人的精神,隔壁的向阳镇为了发展经济,批量的出售大面积的荒地助力工业农耕。只要认购了一定面积亩数,镇政府给予最大的扶持帮助,极力吸引资金注入。

    知道这个消息时,赵文多正在店里盘货,多少的库存她要做到心中有数,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刚放了学,这段时间将将够用,整理好了再回家还不黑天。

    两个进店里看首饰的中年女人交谈时说起了这件事。

    “咱们镇那些个领导也不知是咋想的,就西边山场前那片荒地,多少年了就废弃在那儿,都没有人往那里去,现在怎么想着要开荒了呢。”

    “是啊,那地方荒凉的啊,偶尔打边儿上路过,浑身都凉嗖嗖的直起鸡上疙瘩,也不知道那风刮的怎么那么邪乎。”

    “你是后来户可能不知道,听说那地方旧朝代的时候是个菜市口,就说书人嘴里经常讲的那专门杀囚犯的地方。老一辈儿的人都知道,口口相传下来的事儿,我们小时候就都被家里告诉不要往那边去,可邪性了,说是有过去的人回到家里躺一晚上人就没了。”

    “哎哟,还有这种事儿呢。我就说吗,这光有消息放出来,可没见有人去买呢。”

    “当地人都知道,家里有地都够种了,谁爱冒着风险跑那里去开荒呢。再说了,那地也不是白给,还收钱呢。村里人手头不超用,工人吧又不爱出那份力,所以也就不咋受欢迎。”

    “那这么说,也就只能招招外地人了,本要人是不会动了。”

    “要是能招到外地人过去投资建厂,那倒是好了,人多兴许也就压住了。估摸着那些领导也就是有这方面的意思,只有这样才对镇里发展最有好处,开荒种地反倒是下层之选了。”

    “嗨,咱们跟这瞎操心,不一定人家领导是咋打算的呢。”

    “也就是闲着没事儿当唠嗑儿了,咱们谁还能好好的工作不干,非得去开荒种地啊,那不是傻子吗。”两人一阵哈哈笑。

    听着话里的意思应该是隔壁镇过来的工人,从两人穿戴上看,条件还是不错的,属于公家部门的工作人员。比着普通人消息能更灵通一些,却也没有知道的多上多少。

    而这些对于一个有心人却已经是足够用了,赵文多站在柜台里,手里拿着记帐本,貌似在低头盘点,这心里却是一动,也许这个傻子她可以当一当。

    第二天是休息天,赵明玉头一天晚上就被定下了今天的行程,赵文多也没做过多说明,只告诉他今天去一趟向阳镇,让他当陪同。

    每到这时候,赵文多都无比希望这时间过的再快些,不然一有事情就得找个大人陪着,单独出去干啥都不方便,像是这次,一定是要跟公家人打交道的,她个将才十四岁的毛丫头,即便表现的再真诚,能有几个人会真正的重视起来。不把她当成胡闹的小孩子那就算不错了。

    叫上赵明玉也是无奈之选,有个大人在身边,就算是什么话不说,用个江湖气的说词,那就是也能震一震场子。

    两人早上从家里出发,骑着自行车一个来小时就到了向阳镇。

    公家下的通知,镇子上的人大都知道这件事,稍加打听就弄清楚了荒地的所在。

    被问路的是个老大娘,还挺好心的直劝:“你们外来的不知道,那地方不咋好,要是没有什么大事情就别去了。就算是过去也别靠的太近,周边儿转转也就行了,可不好往里头走哇。”

    “好的,谢谢大娘,我们知道了。”赵明玉点头直道谢。

    等着转身身,走出了一段距离就开始问赵文多:“老三,你这到底是咋想的,包地开荒啊,那得多费工夫,还不一定能挣钱。村里都住了这些年了,你还能不清楚吗,种地就是靠天吃饭,好年景的时候倒还算行,能有个好收成。可粮价摆在那儿,即便丰收了能卖些钱,可跟出这些力那也不成比。要是老天爷一个不顺心,不是旱了涝了,就刮风下雨落冰雹,减产那都是好的,绝收也不是没有。你这是种地没够啊,还想着开荒地种。”

    赵文多开始说要包荒地他还没意识到是要种地,这到了镇里头听这些人一说,这才知道那荒地外包是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当了半辈子村里人了,这个破身体吃大锅饭那时候,那是种地种的磕磕够够的了。这条件好了,咋还想着要找地种了呢?他是真心的不理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