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四十七章 生子摆饭

    “我看倒是不至于。”吴越生慢悠悠的坐回了座位,喝了口荼水。

    赵文多没接钱,更是让他高看一眼。

    “怎么不至于,那可是好几十斤猪肉呢。”史小强就差没明说,一个猪统计才能出多少斤肉,拿了这么些来,一毛钱没拿着,这差事小姑娘可是不好交代。

    直到此刻,那袋子里装的是什么,还没透出来。吴越生也没有去解释,只是轻笑着道:“那可不是一般的小姑娘,我说不会那就不会。不信,你看着吧。”

    “什么小姑娘,给送了几十斤猪肉?”门外响起一道声音,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走了进来。

    “赵哥,今天来上班了。”史小强呀了声,连忙站起来,客气的给让座。

    来的男人叫赵明海,楼下保卫科的干事。前两天闹肚子又请了假,这是将才回来。

    两边是不同职岗,没有多少交集,也非相熟关系好,按说用不着这么客气,之所以这样,完全是因为他有个副镇长的亲哥。多数人都是看着那位的面子,对他楼上楼下的溜哒闲串,不好多说什么。

    吴越生不属于这些人里头的,对于有着副镇长弟弟名头的赵明海,向来很疏远,见面也只是点头笑笑,没有多少话说。

    这是被问及到了,才轻描淡写的回了句道:“哦,就是认识的一个小孩儿,家里杀猪给拿了些肉。”

    “谁家的小孩,姓什么,叫什么,住哪里?”一连串的追问,让人很生反感。

    查户口呢,你当你是谁,派出所里的公安都没你气派。

    吴越生眉头微皱,推了下鼻梁上的眼镜,在回顶不回顶之间犹豫。

    毕竟是一个办公室坐了这么长时间了,史小强一下子就看出他生气了,怕再冲动回嘴跟赵明海打起来吃亏,连忙接话替他答道:“就是白浪里村姓赵的一家,小姑娘叫赵文多,年纪不太大,力气可不小,挺能拎东西的。”

    “说是家里生了小孩,这才杀了年猪。”生怕再找麻烦,又紧跟了句:“我看了,正经的当地猪肉,自家杀的。”言外之意,这猪肉不是贩来卖,没有投机倒把的嫌疑。

    还特意给做个保,没亲眼看到,也愣是说的跟真的一样。

    吴越生抬头看了他一眼,没吭声。倒叫他给挤眉弄眼,龇了大牙乐的丑相给整辣了眼睛,不好笑出来就直捂脑门儿。

    赵明海可没空看两人的眉眼官司,脑子里只剩下听见的信息,忍不住脱口言道:“难怪刚才我觉着那丫头片子有些熟悉,原来还真的是他们。”

    今天上班来的晚,刚来就上了楼,跟计生科那三个老娘们扯了会儿皮,出来就看见拐角这屋里走出去个人,晃眼打了个照面,觉着面善,想了半天没想起来,这么一问倒是清楚了。

    他这一说,明显是认识赵文多的,话里的他们估计指的是赵家人。稍做分析,就不难得出结论。

    吴越生不动声色的问:“怎么,赵干事,你们认识啊?”赵文多是过来找他的,别因为这个再惹上什么麻烦。

    “嗯,算是认识吧。”脑子里想着事,赵明海的回答有些敷洐。随即,想到了什么,抬起屁股就走,连个解释都没有。

    吴越生盯着他的背影,沉着脸半天才收回视线。

    他想起来,赵明海除了副镇长赵明远这个大哥之外,其实还有一个二哥,三个兄弟两个妈。两兄弟是二婆生的,那个二哥却是大婆生的。具体是怎么个情形,却是不得而知。

    两边虽然是兄弟,彼此却很少往来。

    听说那个赵老二就住在白浪里村,按着赵明海的话和反应,应该就是赵文多的爹。

    吴越生猜的不错,赵明玉确实跟赵明海、赵明远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当初三人的爹还是个青葱少年,因为勤劳肯干长相好而被本地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相中,就做了这家的女婿。

    不久,国家战乱,小姐家人都死了,偌大的家业也在战火中所剩无几。仅有的一点家财也落到了女婿手上。

    一朝得了势的好好女婿,立时就变了另一副脸孔。曾经的细心体贴,小意温柔,全数转移了她人。

    不到半年,外面养着的小婆就大着肚子进了家门,孩子落生不久后就抬做了二房。

    这时候的小姐已经怀胎七个多月,气结于胸,郁闷不得舒,很快就早了产,生下一子,就是赵明玉。

    建国后,一妻多妾制被废除。两个老婆只能选择一个,不管选的哪一个,另外一个就得解除关系,要求分开。

    按常理说,小姐是明媒正娶的正妻,婚书媒娉一样不少。而二婆是抬进门的小妾,要分开的也应该是后者。

    而这个时候,小妾是可以揭发正妻和男人的,是否有被迫成份在其中。一旦被告,可是要受罚的。

    也不知是不是顾虑这个,还是觉着真爱就是小妾。最终,女婿选了给他生了两个儿子的二婆。

    正妻的小姐坚决不同意,倒不是舍不得白眼狼丈夫,而是婚书在手,却成了被弃的那一个,让她怎么也咽不下这口气。

    这种情况,正经妻子不肯解除的也只能继续维持着婚姻关系。就这样,一夫两妻坚持的硬是过了几年。

    良人的背叛,生活的不顺,很快就消耗掉了小姐的精气神,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不久就在悔恨和病痛中离世。

    没有娘的孩子像根草,年幼的孩子在磕磕绊绊,慢待忽视中,渐渐长大成人。

    十六岁那年,赵明玉就被赶出家门,独自一个人生活。后来遇到了李翠珍,两人在白浪里村成家落户,生了儿女。

    打从离开那个家,除了开始那几年,回去看过那个没良心的爹。在他过世后,就再了没回去过。

    那位继母和两个兄弟,除了办丧事、忌日时见过两面,再就每年的清明上坟扫墓时偶尔能碰见,再几乎就没什么往来了。

    让赵明玉想不到的是,四个女儿出生,一次也没出现的继母,竟然在小五落生第二天上门了。

    中午的杀猪饭做的非常丰盛,圆木桌子摆满了一桌子。血肠酸菜炖着五花肉,盛在大海碗里,摆在桌子正中间,四周是拆骨肉、烀猪肝、萝卜樱块沾酱、炖干芸豆、炒辣椒皮、红烧肉、荤汤豆腐,荤素凉热一共是八道菜。

    桌子前围了一大圈人,除了帮忙杀猪的郭家父子、罗老憨,还有拎着东西过来贺喜的吴大奎两口子。

    村里前趟街上住着李翠珍的姐姐李翠娥,伴近中午的时候,闻着信儿拐着小竹篓,里头装了二十个鸡蛋,半尺布,过来看望。顺便被留下来吃饭。

    这几个人都算是亲戚朋友,除了他们再就是街坊四邻。

    同院子里住着的三家人,郭家有两父子代表了。崔家请人没来,那一家三口跟谁走的都不算近乎。姜家这头,姜怀福在单位吃食堂,中午不回来。让过了,不能来那就没办法了。

    赵家几口人就赵明玉、赵文英和赵文男父女仨个上了桌,李翠珍刚生完孩子不能吃这些,赵文英给单独闷了小米粥,打了四个鸡蛋水,单独放在炕桌上吃。赵文兰中午带了饭在厂子里吃,赵文多出去还没回来。

    饭菜都摆放齐备了,一切准备就绪,老少九个人拿起了筷子正准备开始吃。

    门口就探出个脑袋,下屋姜家小儿子姜顺扒着门框朝里边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