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331章 补

    征战数十载,留下了“三箭定天山”“脱帽退万敌”“神勇收辽东”等无可比拟的不朽功勋,并因惯穿一袭白袍作战故而得名“神勇白袍将”,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

    他就是大唐名将——薛仁贵。

    蔡东藩在通俗历史小说《隋唐演义》中评价其:以少胜多,有战必克;贾言忠所谓:“勇冠三军,良非虚语”。

    然而,这样一位战功卓著的忠君爱国之士,为何会兵败大非川,致使所向披靡的虎贲军队全军覆没,被皇帝一气之下贬为庶民?

    这一重大失误是名将的江郎才尽,还是其中另有隐情?

    薛仁贵挂帅出征

    公元670年,武将薛仁贵被唐高宗李治秘密传召入宫,他此次进宫的目的是什么呢?

    吐蕃宰相钦陵,挟天子以令诸侯,置年仅十三岁的吐蕃王芒松芒赞于不顾,擅自对西域十八州发起进攻,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霸主,严重威胁到了大唐在西域经商、管辖、驻兵等多方面自主权。

    为保西域太平,也为了大唐自身的综合地位,唐高宗决定派精兵强将前往吐蕃进行征讨围剿。

    头脑冷静、战功赫赫的薛仁贵就在人选的考察范围之内。

    薛仁贵虽寒门出身,但有学者考究,他其实是名门望族出身。

    为什么呢?

    据坊间传闻,薛仁贵来自河东薛氏一脉,是彼时的豪门显贵。

    只是因为民间资料记载较少,并且草根的身份会更好地激励子孙后代不懈进取,是民间写作创作的不二之选,遂将其平民化。

    这一番推测我们无从考究其真实性,但薛仁贵从小生活艰苦、无人庇护的童年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