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3章 皇爷英明

    朱厚照没有时间管那么多。

    清扫完了淮安府城内的账目和周围的地主,朱厚照整理出了总数达两百万两白银的物资,以及外加七千万钱的铜钱。

    有了这笔钱之后,朱厚照立刻安排人去附近的漕河招人入伍,采用募兵制要到嘉靖年间才会正式推广出去。

    但明中叶的卫所兵,已经废了。

    朱厚照在彻查淮安卫的时候,六个千户,愣是凑不出五百士兵,看得朱厚照当场就以贪赃枉法,处死了淮安卫包括中等军官在内的数十个人,然后就地废掉卫所,转为设三个镇。

    然后他修改了乡镇的分田体系。

    首先,乡村以民多者改录,卫所设镇队。

    每个卫设镇、每个所结队,然后采用军屯的方式重新分配镇队的土地。

    首先,每个镇的户籍,不管丁户还是丁余,全部统一为镇户。

    并且按照严格的一户只准有两丁的规则进行分户。

    也就是一旦这个户口里拥有超过两个年满十六岁的男子之后,必须立刻分户,否则要缴户丁税,一丁一年六百钱!

    丁税按照户册来收,不超过两丁的户口不收。

    同时,按照户均六亩地来分田。

    优先分配给从军的镇户,余者分配给其他镇户,以五十年为租期。

    之后,每亩地,不论年产多寡,都必须上缴实物产出三成,作为集体收益。

    其中两成集体收益为地丁税,统一上缴镇国府,就是直接摊丁入亩了。

    剩下的一成,则用来给没有分配到土地的镇户们,充作安置费,只要户册一直留在镇社之中,就不准废止每年的分配。

    这个并不指望有多少收益,但目的是用来平衡没有分到土地的百姓心思。

    准许非农镇户百姓从事非农工作,比如手工业,并且不会按照匠户籍贯征召他们自费给国家干活了。

    不过他们身上却承担了兵役。

    因为镇户说白了就是军户,所以废掉的卫所,改成每个青年十六岁,就要参与征召,不管是有地还是没有土地的。

    同时,非农镇户允许转民籍,只需要前往城市购买店铺或者民间购买一亩地,就能申请从镇户之中离开,转为民户百姓。

    但不过就算当百姓,也得承受镇国府以外的调拨,说不定还不如镇户过得好。

    军户的改革,只是朱厚照计划的一小部分。

    目的是为了扩大可用兵源。

    淮安只是试点,他现在选择呆在淮安的根本原因,还是尝试看看效果,不去做,谁知道对不对?

    畏首畏尾,从来不是朱厚照的行事作风。

    淮安这边正式开始清丈土地,卫所内的反对声音并不多。

    毕竟大明的军户制度已经废了,军户就跟牛马一样,几乎和军官家的奴隶没什么两样了。

    朱厚照的尝试和新的安排,一口气少掉了丁税的征收,还准许他们去做工,怎么能不让他们开心?

    “陛下,梁阁老去了万寿台。”

    朱厚照还在盘算后续的计划时,张永来汇报了情况。

    梁储还是追来了。

    “就他一个?”朱厚照放下笔问。

    “是。”张永笑着,“还是骑马追来的。不过之后应该会有人陆续赶来,毕竟清河县已经被控制下来了。”

    朱厚照扫荡淮安府,抓捕了大量的地主,当然也会有漏网之鱼,很快整个淮安各县都会接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