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167章 卧虎藏龙(三更)

    第167章卧虎藏龙(三更)

    江淮,黟县,宏村。

    此处依山傍水,历史悠久。

    宏村是一座“牛形村落”,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

    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民居为牛躯,水圳为牛肠,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河溪上架起的四座桥梁作为牛腿。

    三面环山,布局基本上保持坐北朝南状,基址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粉墙青瓦分列规整,檐角起垫飞翘,整个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理想境界,使宏村村落的整体轮廓与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

    11月3日,农历九月二十。

    宜买房、动土、祈福、栽种、安床、祭祀、开光、破土、求子、上梁!

    喜神西北,财神正东,福神西南。

    宏村外的地上铺了一条长长的红毯,大门外的案台上,除了摆放五色瓜果,正中心还有一整只烤乳猪。

    一台摄影机,盖着红布被放在众人面前。

    毋庸置疑,今天是《卧虎藏龙》的开机仪式,筹备了一个多月的电影,终于要正式开拍了。

    原本苏游是不喜欢搞这些神神道道的东西的,之前的几部电视剧也都没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可邹闰发是香江演员,扬子琼也多在香江导演手下拍戏,他们很是迷信这种东西。

    为了让他们安心,苏游也没有特立独行,也就简单的弄了这么个仪式。

    九点一过,苏游刷的一下揭开摄影机上的红布,“我宣布,《卧虎藏龙》,正式开拍!”

    片子第一条并不难,也正是电影片头的场景,李慕白带着青冥剑来找俞秀莲,想让俞秀莲将青冥剑送去京城给贝勒爷,他也就此退出江湖。

    “可儿姐,镜头偏左一点……”

    监视器旁,苏游握着对讲机,一双眼睛却紧紧盯着屏幕。

    只见屏幕上的画面。

    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方略微露出的柳枝,远方初升的金色阳光洒在安逸的古镇上,再加上远处仿佛隐藏在蒙蒙薄雾中重叠的山峦。

    苏游终于满意的点头,这是影片开始的第一个镜头,他要在这第一个镜头里就让观众领会到这种独特的东方之美。

    “群演可以开始动了。”

    镜头到位,苏游再次调度。

    青瓦白墙,湖水小桥,一切都安静得待在镜头中,熙攘运动的农人自然会第一时间吸引到观众的目光。

    “好,咔,这条过了!”

    苏游很满意,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求神拜佛带来了好运,这第一条拍得很是顺利。

    随后便是第二个镜头,在熙攘农人的引导下,顺势将镜头切到镖局大门。

    苏游脑海中早已构思好了所有的分镜,以及最后的剪辑效果,成竹在胸。

    镖局大门,劳工们搬动着货物,移动的劳工将观众视线引导到荧幕上,然后自然而然的突出了在整个画面最中间的管家身上。

    随后镜头拉近,给到管家特写。

    这时原本正准备抽烟的管家忽然停了下来,微眯双眼看向远方,脸上露出一丝喜色,“哟,李爷来了!”

    之前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这一句台词!

    手牵骏马,一身青衣。

    主角李慕白出场,没有华丽的渲染,有的只是一份出尘与惬意,一路走来,大侠的出尘,与身后农人的世俗和谐的融在了一起。

    房间中,俞秀莲正在叠衣服,行走江湖用的钢刀放在床头,却只在镜头中露出了小小的一截刀柄。

    听到李慕白到来的消息后,她整个人瞬间亮了一刹,却又被略显忐忑的眼神压抑了下去。

    轻盈中带着些迫切的脚步从后堂走出,却只是迈出了一步,她便拉住门槛,这门框就像是旁边挂着的“礼乐”二字一样,深深的束缚住了她。

    “慕白兄,好久不见。”

    武人之间,见面抱拳,俞秀莲脸上的喜色却是礼乐也束缚不住。

    “是。”

    李慕白回礼,“镖局的生意怎么样?”

    坐在监视器旁的苏游听到台词,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

    原本他还在为扬子琼和邹闰发深湛的演技赞叹,可一开口说话,顿时就打破了这股意境。

    邹闰发和扬子琼都习惯说粤语,普通话中的塑料味太重,的确让人有些出戏。

    即便这些天苏游已经让他们好好练习普通话了,可这似乎比练武都难。

    因为武术这种东西,对于大家来说并不是那么熟悉,你练得不到家,大多数观众也就看个热闹,并不能看出其中的门道。

    可普通话观众们都在说,你说得不好,他们自然一下子就听出来了,自然也就出戏了。

    不过苏游也没有喊停,因为演员情绪在线,表演并没有出什么纰漏,他不想打断演员们的情绪。

    至于普通话问题,恐怕得想其他办法来弥补了。

    两人坐下后,苏游给到一个祠堂的全景,此时大家也能够看到对联全景。

    春祀秋尝尊万古圣贤礼乐,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

    即遵循古代的圣贤礼乐教化,春秋进行两次祭祀,明确长幼,亲疏次序,展示家族世代流昌,源远流长。

    这是祠堂的祖训,也是锁住坐在祠堂中两人的枷锁。

    张可儿看着摄像机中的画面,恍惚间,她感觉自己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年代,周围的一切,无不让她沉浸其中。

    唯有手中的摄像机,显得与这个环境格格不入,也让她保留了一丝清醒,却依旧让她陷入了巨大的震撼中。

    她原本以为《太子妃》的色彩布局,《亮剑》的故事节奏把握已经是苏游的极限了,但现在,她才发现,她远远看不到苏游的边界。

    这个人,似乎永远有让人惊讶的东西能拿出来。

    一条拍完,邹闰发和扬子琼不愧是老演员,情绪保持得很好,对剧本的理解也很到位,只是台词,苏游头痛的同时也有些无可奈何。

    尤其是他对《卧虎藏龙》的台词进行修改后,对于两人来说难度就更大了。

    苏游得到的剧本中,很多台词都是比较直白,或者用前世那些评论者们的话来说,是西化的。

    比如【时间空间不存在】【寂灭的悲哀】【我一直深爱着你】之类的话,是不太符合华国人审美的,或者说,华国人通常是不这么说的。

    转念一想,苏游索性将两种版本都拍了下来。

    《卧虎藏龙》当年在国内的评价并不算好,其中台词也是被很多人诟病,但苏游明白,如果真的改成了东方化的含蓄的台词,西方人未必能听得懂。

    索性就剪两个版本,国内上映使用配音和自己修改后的东方化台词,海外上映则使用原版台词,这样就能保证到了海外,也能让西方人看得懂。

    这并不是媚外,如果对方都不感兴趣,那如何宣扬东方文化的美呢?

    当然,苏游此时想得更多的,是挣这些洋鬼子们的钱,还能宣传东方文化,站着就把钱挣了,做出一些妥协也无妨。

    并且东方文化的美也并不只是在语言上,镜头下的建筑、崇山峻岭,屋内的对联,玉娇龙笔下的字,手中的玉梳……都是东方文化的美。

    只有让西方人感受到了这种美,他们才会去了解这种文化,然后了解这个文化的语言,或许有一天,苏游不用再剪两个版本,也能在西方大受欢迎!

    他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票房在很大程度上是苏游选择拍这部电影的理由,他记得前世有不少人吐槽《卧虎藏龙》在国内票房不佳,只有区区一千五百万。

    可他们忘了,那是在什么年代。

    要知道,当年票房第二的《一声叹息》也不过才三千万票房而已,至于第一《生死抉择》一亿多的票房,这个是做不了数的,大家都懂。

    《卧虎藏龙》的1500万票房也是位居当年票房第五的,这个成绩并不算差。

    这个世界华国发展得明显更快,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与苏游穿越过来时前世的环境相差不大,也有华语片获得过几十亿的票房。

    所以,苏游是有很大野心的。

    他希望到时候《卧虎藏龙》能够XX两开花,墙内墙外都香。

    宏村的戏份并不多,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便拍摄结束。

    至于最后那场精彩绝伦的打戏,苏游并不准备真的在这里拍摄,一来打起来肯定会破坏这里历史悠久的建筑,二来在这里吊威亚也不方便,三来张子仪武术训练也还没有特别好的效果,支撑不起这场打戏的拍摄。

    最后他们也没必要大老远再跑一趟。

    他准备最后在浙省找个地方搭出个一模一样的场景来进行拍摄,这样一来成本反而更少一些。

    ……

    横店影视城,贝勒王府,此时拥挤着不少人,长枪短炮的在屋内。

    苏游则是穿着个大褂,在院中一个角落,坐在监视器旁,如同正在偷懒的下人。

    “咔!”

    “郎老师,走到这个位置的时候,你们稍微停顿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