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九章: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

    北京长安街,它的西端有一处曾叫做新北京的地方,几乎所有中国的军事机关都集中在这里。人们很难想象,最初这里是一片坟地、荒郊。

在一个清代公主葬地的南面,矗立着一座黄颜色的建筑物,高高的水泥立柱,翘起的斗拱飞檐,大屋顶,高台阶,好似一座殿堂。北京人戏称它为龙王庙。这里是中国海军司令部所在地,在古老的传说里,龙王是管辖海洋的,这称呼寄寓着人民期待海宴河清的愿望。

1958年6月,毛泽东的声音在这里激荡,如洪波涌起,大潮澎湃。

6月1日,毛泽东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说:除了继续加强陆军和空军的建设外,必须大搞造船工业,大力造船,建立“海上铁路”,以便在今后若干年内建立强大的海上战斗力量。

6月日下午,海军政治委员苏振华向海军将领们传达毛泽东振奋人心的讲话。

苏振华说:“昨天下午到主席那里谈了一个下午,各小组长都去了。主席谈得很随便,是畅谈。各个小组谈情况,他随时插上一段。归纳起来,他讲了三个问题:一是建军方针、战略方针;二是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和反对教条主义影响;三是领导方法。我们谈情况多了,主席就讲得少了。我们很后悔占去了太多的时间。”

将军们无不联想到战争年代直接同毛泽东的接触,听他当面指挥作战、部署工作,知道毛泽东的畅谈,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有感而发的,极有针对性。当苏振华讲到毛泽东关于海军建设的讲话时,每个人越发聚精会神了。

苏振华有极好的记忆力,平时说话略有一点口吃,但说起重要事情,讲开了的时候,却十分顺畅,毫不阻塞、停顿。昨夜,他精心整理了当时的记录,他希望把毛泽东的话,原原本本传达给同志们。

苏振华说:“主席带着商量口气讲:去年纪念建军0周年,中央发了个通知,其中讲十大军事原则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完全适用。将来有了洲际导弹、原子弹、氢弹,是不是还完全适用啊?十大军事原则总的精神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以劣胜优,以弱胜强。过去,我们依据这个原则,打了胜仗。再过五年、七年,我们自己有了原子弹、导弹,是不是还是先打弱的后打强的,先打分散的后打集中的?你们看看,恐怕不灵了吧。我看会要先打集中的。”

苏振华停了停,说道:“我理解主席的意思,是军事科学要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并无否定十大军事原则之意。”

将军们纷纷议论,同意苏振华的理解。

苏振华接着传达了毛泽东的重要讲话,将军们都十分兴奋,发出议论。

苏振华等大家议论平息下来,郑重说:“主席特别强调说:军队,特别是海军、空军,现在要赶快抓技术、抓设计、抓科学技研究。现在不搞,将来就来不及,赶不上了。”苏振华停顿了一下,向大家说:“主席在催促我们,我们海军怎么办?”

毛泽东的话,使在座的海军同志热血沸腾,再也坐不住了。早在1956年1月5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就发出号召:

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

国家发布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海军也相应制订了《海军科学技术和装备建设发展规划》,提出立足国内造船,提高舰艇技术性能,研制新型动力装置和其他新课题。1958年4月,又组建了造船、航海、水声、水中兵器、工程五个科学技术研究所,瞄准世界各国海军新技术的发展,着手追赶。

1959年,苏振华和中国政府专家代表团汇报了在苏联谈判的情况,毛泽东愤然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这是中国人的自信,中国人的气魄!

毛泽东指示:“自力更生,大力协作,办好这件事。”召唤、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积极投入研制核潜艇工程,实现人民近百年的愿望,重振海洋强国雄风。

古代中国,是举世公认的海洋强国。

“见窾木浮而知为舟”“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古代中国人同古腓尼斯人、埃及人一样早的利用舟楫“以利不通”。

早在春秋时,吴、楚等国就建立了“舟师”。秦汉时,农业、医药、天文、历算等科学技术进步,促成了中国造船的第一个高峰。汉武帝时,有了在“海上丝瓷之路”上航行的千人巨舶。中国人最早使用帆,而且懂得利用多帆,充分发挥风力作用。三国时的《南洲异物志》载:“其四帆不正向前,皆使邪移,相聚以取风吹……故行不避迅风激波,所以能疾。”中国人最早使用橹和舵,这是了不起的科学技术进步。“一橹三桨”,橹的摇动,不间歇地产生推动力,比桨更具优越性。舵的使用,使得巨舶能够顺利航行。祖冲之曾经造“千里船”,可“日行百余里”。特别有意义的是东晋《拾遗记》中设想一种“沉行海底,而水不浸”的“沧波舟”。这可能是人类最早提出的水下潜航的设想。

beqege.cc

封建盛世的唐、五代、宋,中国海船著称于世。公元851年,阿拉伯人苏莱曼在他的《印度—中国游记》里写道:“中国唐代的海船特别巨大,抗风浪的能力强,能够在波斯海里畅行无阻。”唐代建造了“车轮舟”,“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这是机械推动船舶的第―步。宋代,指南针普遍用于导航,公元1119年,北宋《萍舟可谈》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元、明两代,中国造船业达到极盛时期。元世祖忽必烈先后两次派900艘战船、4万人和500艘船、10万人东征日本,可见水师的强大。明代举世无双的郑和宝船舰队,扬威海上,结好亚洲、非洲。明正德七年(151),明朝水师使用“水老鸦”作战,“藏药及火于炮,水中发之……以喙钻船,而机发之,以自运转,转透船可沉”。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鱼雷了。这时还出现了“火龙出水”多级火箭,能在水面飞行二三里,攻击敌舰。

古代中国,有过建造战船的辉煌时期,只是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腐败,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落后了,今天,要迎头赶上。我们一定要建造中国的核潜艇。

世界各国都把制造核潜艇的技术,作为最高机密,严加保守,尤其对中国实行封锁,增加了我们研制核潜艇的困难。自从德国人奥托.哈恩、弗里茨.斯特拉斯曼在199年成功地分裂了铀原子核后,美国海军科学家认为有可能把核动力用于舰艇。1946年8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进行研究。1948年,任命海军四星上将里科弗为海军研究部核动力处处长,开始了发展核动力装置的工作,他们走到这一步几乎用了10年时间。又用6年时间,到1954年1月,才有“舡鱼”号核潜艇下水,1月启堆进行系泊试验,1955年1月开始航行试验,耗资10亿美元以上。以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犹如此费力、费时,可见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中国人民知难而上。

1959年夏天,大连。海军党委六次全会的同志聚集在这里,重温毛泽东的指示,研究海军装备建设方针。特意约请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钱令希等到会讲授导弹、力学等现代科学知识,分析核动力和导弹武器出现后海上作战前景。

会后,海军党委向中央军委报告说:导弹武器和原子动力在世界海军技术装备上引起重大变化,海军建设有必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有必要对空、潜、快为主建设海上轻型兵力的方针加以补充和发展,今后10年以发展原子动力和导弹武器为主与改进常现武器相结合,加强海军技术装备建设。

海军遵从毛泽东划定的航线继续前进。

核潜艇建造,困难重重。

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严密的技术封锁。笔者曾经采访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他感慨地说:“当时我们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借鉴,甚至偶然发现了一个从境外带回的核潜艇玩具,也当作宝贝,反复揣摩、研究,想从中得到一丝信息、一点启发。”

正是毛泽东关于不要跟在外国人后面爬行的指示,鼓励黄旭华和同志们走自己的路:攻克了五道难题,创造了先进的水滴型艇型等“五朵金花”,完成核潜艇总体设计。

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废除了1957年开始生效的中苏关于原子弹合作的协议,但这也阻挡不了中国人的脚步。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最后的遗言》中写道:

我们的专家建议我们给中国人一枚原子弹样品。他们把样品组装起来并装了箱,随时可以送往中国……我们专门开了一次会,决定该怎么办。我们知道,如果我们不给中国送去原子弹,中国人一定会指责我们违背协议,撕毁条约,等等。另一方面,他们已经开展了诽谤我们的运动,并且还开始提出各种各样令人难以置信的领土要求。我们不希望他们获得这样的印象,好像我们是他们驯服的奴隶,他们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而不管他们如何侮辱我们。最后,我们决定推迟给他们送去样品的时间。

赫鲁晓夫在这里虽有不少歪曲,但承认了他把中共、苏共两党的分歧扩大到两个国家的关系方面,而且背信弃义地撕毁了已经达成的协议以施加压力的事实。

1959年9月0日,赫鲁晓夫飞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10周年庆典。他正得意于访问美国同艾森豪威尔会谈的“戴维营精神”,对中国的事情,横加指责,出言不逊,引起了陈毅等人激烈驳斥。第二天,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赫鲁晓夫突然向毛泽东冷冷地说:“关于这个生产原子弹,我们是不是把他们撤回去?”

撤走专家、废除技术援助协议,本是意料中事,而赫鲁晓夫竟选择这样的场合和时机提了出来,令人愤慨!毛泽东却平静地、冷冷地回答说:“我们需要是需要,不过撤回去也没什么大关系。如果技术上能帮助一下更好,不能帮助就是你们考虑决定的事了。我们可以自己试试,这对我们也是个锻炼。”

1960年,苏联全部撤走在中国的专家,带走重要设备、材料和关键资料。海军无法按中苏1959年月4日达成的协定生产计划中的舰艇,不得不集中国内技术力量,优先解决这项生产中的技术难点。

中国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仍然在前进。北京原子动力所在1960年6月,由彭士禄主持,提出了《潜艇核动力方案设计(草案)》。

彭士禄,澎湃烈士的儿子,新中国第一代原子能科学家。

按照毛泽东抓紧科研、设计工作的指示,海军在1961年组建舰艇研究院,调派得力干部刘华清、于笑虹和戴润生担任领导,把分散的科研力量,攥成拳头,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造船科学研究体系,为自行研制新型舰艇打下基础。但是,196年巨大的天灾,加上工作失误以及赫鲁晓夫的压力,许多建设项目被迫下马,核潜艇研制也不得不下马。人们是多么不情愿啊!

海军党委于7月0日向聂荣臻报告,请求适当保留必要的骨干,不中断对一些技术复杂、周期长的项目的研究,为将来重新上马创造条件。

中国的元帅们对此极为关切。

聂荣臻接到报告后,反复考虑了0多天,终于在8月1日批示:拟同意。请瑞卿同志审阅后报军委常委并报中央。

10月间,罗荣桓、贺龙元帅圈阅,同意聂荣臻的意见。

刘伯承元帅批示:素无研究,只觉得集中力量先解决关键问题,如解决核爆炸之类是对的,但为保留核动力研究成果深钻,似应保留少而精的骨干以发展成果。

叶剑英元帅批示:请考虑,既然先要核爆炸过关以后,何不先集中力量搞核爆炸?

徐向前元帅批示:如不妨碍集中力量搞一般的情况下,还要保留一部分人力继续研究一些必要的项目,因为科学研究是个长时间的问题,不然将来一旦需要,再搞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