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十章:凌晨批阅海军来信

    毛泽东从一堆文件中抬起头来,他感到疲劳了,有些文件,看起来特别累人,文字生拗,逻辑不清,只是因为所提出的问题重要,才叫人不得不硬着头皮看完。

毛泽东准备休息了,目光扫了一下桌面上,有一封总政治部副主任肖华转来的信,是海军副政委刘道生写给肖华的。他记起了这个在中央苏区出名的“小主任”,心中涌起一股柔情,想起当年在红二十二师吃的白水煮鱼。一大盆刚从水塘里捞来的鱼,放了很多红辣椒,汤汤水水,一大锅。难得的是刘道生买到了当时苏区奇缺的咸盐。果真是“一盐调百味”,盐一投放下去,鱼香汤鲜。毛泽东高兴地说:“好久没有打‘牙祭’了,你们请客,我就饱餐一顿!”吃得人直冒汗。

那是多么令人回忆的日月啊!

19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在宁都会议上决定,解除毛泽东红军第一方面军兼总政治委员职务,将毛泽东排除在军队领导之外。

毛泽东到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进行调查研究。会昌有高山,天不亮,毛泽东就去爬山。他登上会昌城外西北的岚山岭,写下了《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晚,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1958年1月,毛泽东在广州见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刊本天头甚宽,在上面为自己的诗词写注,其中说:

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的心境。

194年4月8日,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路线和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苏区北大门广昌失守。守卫苏区南线大门会昌的红二十二师也不得不撤离筠门岭。在这危急时刻,毛泽东抱病来到会昌站塘李官山红二十二师。新任政治部主任刘道生才18岁,还是个娃娃。原来的师政委方强已经被错误地撤职并逮捕。师参谋长孙毅和刘道生带领部队不断出击,巩固防守战线。

守住会昌,对整个苏区关系重大。会昌本来有两个很有利的天然屏障,一是盘古隘,二是筠门岭,结果两个都丢失了。红二十二师退守站塘一线,再要有失,会昌难保,苏区就要受蒋介石和广东陈济棠部队的夹击。蒋介石要陈济棠从赣南打开苏区后门。陈济棠手下余汉谋的第一军有两个师,纠结广西军阀的一个师为第一纵队,另有李敬杨的第二纵队一起向前进攻。国民党军的飞机,天天从广东梅县飞来轰炸,而红二十二师只有7000人。

红二十二师师部设在站塘李官山一户农家屋里。师长周子昆、政委黄开湘、孙毅、刘道生见毛泽东来了连忙让座、倒茶。

毛泽东问道:“前边敌情怎么样?敌人有多少?有什么动向?”

毛泽东从容、安详,使大家恢复了镇静。

孙毅和刘道生详细报告了前线的情况。

毛泽东接着又问道:“筠门岭的战斗是怎么打的?部队伤亡多少?战士们情绪怎样?现在是怎样部署的?”

孙毅把筠门岭战斗经过,退出阵地后新的防御部署和部队整顿情况作了汇报,说:“国民党李敬杨的第二纵队第七师驻筠门岭,第八师驻盘古隘、寻乌一带,此外还有独一师严应鱼旅驻武平,第五师驻平原。当面敌人第七师很猖狂,以一个加强营经常出来‘扫荡’。”

刘道生补充说:“群众‘反水’造成了我们很大困难。会昌、平远、吉安、寻乌、武平、澄江一带,过去土地改革搞过火了,逼迫中农拿出多余的部分,侵犯了他们利益,还规定地主、富农不分田,使他们没有了生计。反动地主、保甲长趁机欺骗,裹胁一些人参加红枪会、**自卫队、守望团。只要我们出发打仗,他们便在四围山头上摇旗呐喊,敲锣打鼓,困扰我们,甚至跟在中央军后面,用梭镖、大刀向我们进攻。我们又不好开枪,吃了好些亏。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不然,没法打仗。”

毛泽东点点头,说道:“你们师打得很好!你们是新部队,敌人那么多,打了那么久,敌人才前进了那么一点点,这就是胜利!”

毛泽东和惩办主义者完全相反,不但没有指责筠门岭战斗失利,而且肯定了部队的勇敢作战,一下子减轻了大家因为丢失筠门岭而产生的垂头丧气的失败情绪,心里得到宽慰。

毛泽东又说:“现在应该把主力撤下来,进行整训,用小部队配合地方武装和赤卫队,在敌人侧后方打游击,钳制敌人。整训的时候,发动大家总结经验,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原因没有挡住敌人,是什么原因没有打好仗,没有消灭敌人。你们可以在会昌和筠门岭之间布置战场,在敌人侧后集中优势兵力,造成有利条件,首先歼灭敌人一个营。要考虑几个作战方案,比如敌人做一路来,我们不打他的头,也不打他的身子,专打他的尾巴;敌人做几路来,就专打他侧面的一路,这叫‘雷公打豆腐――光拣软的打’。”

毛泽东一说,大家心里松快了,豁亮了。

毛泽东又说:“对‘反水’的人决不要打枪,但是要放‘纸枪’,散发传单,贴标语,帮助地方政府做群众工作,争取群众,孤立和打击反革命分子。你们先打几个小的胜仗,阵地就会巩固起来的。”毛泽东还分析说:“蒋介石和陈济棠各有自己的算盘,蒋介石想借红军力量消灭广东势力;陈济棠要借红军的力量阻挡蒋介石势力。这一来,利用他们的矛盾,守住南线是可能的。你们还要派化装小分队潜入陈济棠的管区,宣传抗日,促进陈济棠反蒋抗日,缓和南线赤白对立,争取与陈济棠单独和谈。”

临别时,毛泽东又语重心长地对周子昆、黄开湘说:“你们当师长、政委的,要亲自组织战斗,不要老是叫参谋长、小主任带人出去打仗。只有这样,你们才能心中有数。”

《毛泽东年谱》记载:

6月上旬,到会昌站塘的李官山视察,见到红军战士走出碉堡,在野外练刺杀、搞演习,感到特别高兴。在李官山住了十余天,得知二十二师用小部队近期打了五六个小仗,消灭敌人一支企图前进的部队;看了六份反映小战斗的《战斗详报》,并用三个晚上同师领导一起研究了《战斗详报》,深入总结小战斗的经验教训。还同红二十二师营以上干部进行座谈,了解部队从碉堡里走出来,实行红军的“三大任务”,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干部提出,有这样大的变化,为什么方强政委反被撤职,调回瑞金?毛泽东说,我们是红军战士,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的事业,要忠心耿耿。要从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教训中明辨是非,坚持真理。接着又分析南线与北线的敌情,指出红二十二师的行动方针。

1986年,笔者帮助刘道生整理他的回忆录,他对当年毛泽东到中央苏区南线指导工作的情景,记忆犹新,谈得情深意切:

正当我们困难重重,一筹莫展的时候,毛泽东同志来了。那天,只见一匹白马,上面骑着一个清瘦的人,后面跟着四五骑,向我们驻地驰来。我们迎出来时,马已来到跟前。马上的人离鞍下马,我们才认出是毛泽东同志。我在红军大学学习时,在中华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听过他作报告。现在,他比那时更瘦了,面带病容,但两眼仍然明亮有神。他的到来,叫人喜出望外。

毛泽东同志在红二十二师住了十多天,找干部、战士谈话,深入调查研究。听了孙毅和我们汇报后,毛泽东同志说,你们不要死守在战壕里,要组织小部队主动出击,到敌人周围的圩镇活动,袭扰敌人,巩固自己的防线,确保会昌。

那时,宁都会议上毛泽东同志被撤职,身体也有病,他那样为革命操心,我们很过意不去,总想给他做点好吃的。只有现到水塘里摸几条鱼,炖一盆汤,给他下饭。由于敌人封锁,盐比金贵,一块光洋只能够买到几两盐。我把仅有的一块银元换了几两盐,用来做鱼汤,让毛泽东同志改善一下伙食。

毛泽东同志看到总是孙毅和我带着部队出击,问我说:“你今年多大了?”我回答说:“十八岁。”毛泽东同志笑了,说道:“你这个小主任,要多用心,多努力。”

我们按照毛泽东同志讲的办法做,以有力的小部队主动地有计划地打了五六个小仗,又在预选的一个阵地,伏击前来“扫荡”的中央军笫七师的加强营,击毙其营长朱省亚。部队士气大振。

地方政府也改变了错误的土地政策,向群众承认了错误,使中农情绪稳定下来。红二十二师用各种形式宣传,告诉“反水”的人,他们是受了地主、反革命分子的欺骗,欢迎他们回到革命这边来。短短的时间里,情况发生了变化,部队再出动,再也没有人去向敌人报告了。

不久,天气转热了,陈济棠、余汉谋的代表来苏区谈判,上级指示我们负责护送。那个代表很胖,怕热,我们用轿子抬送,尽我们所能,可以说是倾其所有,办了酒肉款待他。过去,他们成天骂我们“土匪”,而我们以礼相待,让他们了解了红军。那次谈判是周恩来同志主持的。谈判以后,陈济棠的部队不那么和我们敌对了。毛主席教导我们看到对方的矛盾,利用对方的矛盾,对于稳定苏区南线,特别是对于后来红军长征经会昌转移都有重要作用。

毛泽东看着刘道生来信,心想当年的“小主任”有什么变化。

刘道生信的第一页上写道:

这次去华东海军舟山群岛所了解的几个问题,特向你作报告,并请给予指示:

一、文化学习与军事训练问题……

毛泽东“唔”了一声,这是他很感兴趣、很重视的一个问题。早在1950年8月1日毛泽东就以军委主席名义发布指示:全军除执行规定的作战任务和生产任务外,必须在今后一个相当时期内着重学习文化,以提高文化为首要任务,使军队形成一个巨大的学校,组织广大指挥员、战斗员,尤其是文化水平低的干部参加文化学习。

半年前,195年6月1日,军委决定在全军开展大规模文化教育运动,总政治部副主任肖华拟写了一个指示,毛泽东亲自反复修改,添写了一些重要内容,动员全军指战员向文化大进军。第一步扫除文盲,下一步就可以使工农出身的同志粗通文字。

军营处处,书声琅琅。几百万人识字、读书,何等令人兴奋!

毛泽东对这件事情,倾注了像指挥大战役一般的热情。我们队伍里的许多指挥员、战士,都是工农出身,没有上过学,军队要现代化,现在要学大炮、雷达,要学开飞机、开军舰,十分为难。有个战士打了个比方,说是“老牛掉在井里,有劲使不上”,蛮形象,蛮中肯。

从6月1日动员全军学文化,到今天11月1日,5个月了,军队学文化取得进展了吗?

毛泽东看看刘道生写信的日期,是11月1日。

毛泽东睡意全消,索性坐下来仔细看信。

各地机关、岛屿与部队文化学习是正常地向前发展,形成了高潮。到年底可完全消灭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