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八十四章各有难处

    先进的理念,并不一定适合现在这个时代。

    正如吃了三个包子就饱了,可直接吃第三个包子,依旧是饿肚子。

    否定了前两包子,就是否定了文明的进程。

    循序渐进是必须的。

    有皇帝坐镇大同,好处就是没有当地的士绅们,前来找朱载坖商量着如何让百姓们吃饱穿暖,实际上则是让自己的家族,怎么更进一步。

    朱载坖不去触碰当地士绅们的利益。

    田地很重要。

    但在赚钱这方面,永远也比不上科技和工业。

    他要做的就是,以成熟的办法,略做调整,复制京城的那一套。

    算是一种另类的,以工业倒逼出让土地,然后再收购便宜土地,无偿让人租种,从而压低粮食的价格。

    只要粮价下来了,一切也就都平稳了。

    他让人算过一笔账,此时的大明耕地,收获的良好足以养活两三倍的人口。

    之所以还有人饿死,不过是一些人,宁愿粮食烂掉也不会便宜出售。

    几千年来习惯积攒下来的认知,总是把人绑在了土地上。

    不能不说错。

    但更大的原因不过是为了朝廷管理方便。

    怕经商会聚集起巨大的财物,容易造反,范蠡就是个例子,后来的吕不韦也很不错。

    怕工业会聚集起巨大的人口,也容易造反,方腊起义,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当然还有许多。

    怕人口流动起来,增加了人们的见识,从而不好掌控,也容易造反。

    反正就是不管如何,都是容易造反。

    于是,就被很多人拿来作为了借口去打压,自己却用着这一套,不断地圈地,挤压同族之外人的生存空间。

    矛盾因此而生。

    一旦底层百姓们,支撑不起上层的奢侈。

    那么原来的中层就会从新成为新的底层,因此而引起的动荡,才是整个国家,被改朝换代的真正原因。

    这些人见到过繁华,也嗅到过朱门酒肉。

    刚刚爬出底层,又跌落下去的不甘心,瞬间就会化作一团大火。

    朱载坖也怕啊。

    好不容易这一世,一辈子不愁吃穿,可不能因此而毁于一旦,整天活得战战兢兢。

    从朱载圳到来开始,已经过去了十天时间。

    天气越来越热。

    “殿下的银子,拿得也太轻松了点,照我说,中午休息啥,接着干活不好吗?”

    一人坐在树荫下,吃着送来的冰棍。

    没有滋味,但很解暑。

    往常他们这些干活的工人们,可不敢有这种奢望。

    “是啊,简直搞不懂殿下怎么想的,早知道有这种好日子,就得让殿下早一点来大同。”

    另一人附和的接话道。

    “唉!你们听说了吗?建昌县现在也是不得了。”

    “怎么没有听说过,人家那些种莲藕的人,算是活出来了,平时便宜得不像话的莲藕,现在早就被高价收购一空,不要银子的,也可以用莲藕来换米。”

    “谁说不是,据说还是三殿下经过建昌的时候,看那个地方的人太穷,这是特意要求二殿下照顾的。”

    “要不咱们也回去种莲藕吧。”

    “想什么呢?你家有地?还是有多余的劳力?”

    “也是,我就好好地干几年工,看能不能买上两亩地,到那时就可以养老了。”

    “我也这样想的,就看两位殿下,能够在大同住多久了。”

    百姓们的谈论,总是最实际的。

    吃穿住行。

    朱载坖最先出手的就是如何让当地的特产,流通到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