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六章 荣国府

    决定好福伯留守京中。

    两天后。

    趁贾代善沐休在家,贾敬登门拜访。

    如今贾代善调任京营节度使,表面上是京中军方首脑人物。

    实际上京中军队分为守卫皇宫的禁军,九门提督控制的城防军,最后才是驻扎城郊的京营。

    三支军队中禁军最为精锐,城防军次之,京营最差。

    京营之中,军官多为功勋贵族担任。各家关系错综复杂,而且直接听从皇帝调遣。贾代善这个京营节度使根本无法掌控京营。

    京营节度使这个名号有些有名无实。

    况且,宁荣二府的根基在九边军中,如今贾家失去对九边的节制。

    人情日渐淡薄,九边军中长期没有贾家的核心代表,用不了几年,贾氏军中势力就会崩盘。

    不过这些对贾敬有些遥远,现在贾家青黄不接,至少要等贾氏下一代人成长起来后,才能安排进军中发展。

    相比宁国府明显衰落,只剩下贾敬这个七品翰林官身。

    荣国府至少还有贾代善这个荣国公京营节度使镇着,让人不敢小觑。

    就是荣国府有点后继无人。

    贾代善两个儿子贾赦和贾政,一个是真的读不了书,一个是读死书。

    两人都二十、十八了,如今皆白身在家。

    这可能是武勋家族弃武从文的后遗症,不知如何培养科举子弟。

    原主多亏有个熟悉科举的岳家帮衬才没走弯路。

    原著中,贾珠聘娶国子监李祭酒女儿李纨,也有这方面的考量吧。

    如今贾赦、贾政两人还在为功名努力着,贾代善夫妇也在为两儿子的前程烦恼着。

    正好贾敬带着他这段时间整理的科举资料来访,自然受到荣国府上下热情接待。

    荣国府荣禧堂。

    贾代善抚摸着胡须,面带微笑地点了点头,接着摆摆手,让贾政接过贾敬带来的科举心得。

    然后把下人都打发出去。

    屋里只留下了贾敬、贾赦、贾政、史夫人几人。贾代善扫了一眼在座四人,目光停留在贾敬身上,开口说道:

    “如今朝堂纷乱,我贾氏一门二公,显赫太过。

    先二国公高瞻远瞩,由尔等弃武从文,实乃安家保身之策。

    今汝父早逝,我亦调回京中,贾氏已从九边抽身,只勿参与夺嫡之事,贾氏无碍。

    近段时间,我观你行事已有章法,东府交你手中,代化兄九泉之下也该安心了。

    宁荣一体,有难处可与叔父直说,不可分生。”

    贾敬作辑一礼,说道:

    “叔父明见,侄儿前段时间整理家私,发现府中曾从内务府借银七十万两,还未归还。

    如今收缩府中产业已筹齐银两,侄儿打算扶灵南下之前,将其归还内务府,以免遗祸后人。

    只是不知西府这边情况,怕到时给叔父平添麻烦,才特来求教。”

    贾敬说完,除了贾代善,屋中之人都一脸震惊。

    贾政最为年幼,安奈不住抢先问道:

    “爹,咱们府上是否也欠皇家银钱?”

    贾代善瞧着一家人都盯着自己,那渴望得到答案的目光,右手顺了顺胡须,回答道;

    “当年先国公在世时,为筹建西府大宅及安置部曲之要,确实向内务府借来一笔银钱。

    不过,当时非独我宁荣二府如此,开国之初功勋各家财力不济,皆向内务府借银,此乃先帝特允。

    不过,如今时移世易,这钱确实该还了。

    若非敬儿提起,恐真留祸后人。咱们府上当时部曲较少,借银有五十多万两,凑凑也能还上。

    至于敬儿担心还银而被其他家记恨之事,大可不必。

    如今贾氏虽然势衰,却也不是谁都能来踩几脚的。何况此事若成,陛下必然大悦,定不会寒了忠诚之心。”

    说完,贾代善端起桌上的茶水抿了一口,又接着叮嘱道:

    “自太子遭废,我贾氏不得已退出军中。我这京营节度使也不知能当到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