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繁体

第4章 到达

    皇帝离开后,端阳立刻前去伺候。

    “娘娘,奴婢给您上药。”端阳心疼着蹙起了眉。

    “端阳,从此以后,我们就没有安生日子了。”淑妃强忍着恶心。

    “娘娘下定决心了?”端阳一边上药一边问道。

    “今天的伤怎么样?”淑妃没有回答端阳的话,只是没头脑地反问了一句。

    端阳疑惑,但依然回道:“娘娘,今日的伤要比以往轻多了。”

    “你知道为什么吗?”淑妃苦笑道。

    还没等端阳回话,淑妃就接着说:“因为我低头了。”

    “娘娘!”端阳因过于心疼而停止了手上的动作。

    被端阳这样一叫,淑妃也从回忆中回过神,挤出一丝笑容安慰道:“你继续吧。”

    “端阳,你觉得皇帝对我怎么样?”淑妃又问道。

    “宫里人都说,您是最受宠的妃子。要是进贡了什么好东西,皇帝都可着咱们储秀宫。可是,娘娘,您每一次侍寝完毕的这一身伤,又有谁知道呢?”端阳哽咽道。

    “可是你看,今天的伤比以往轻多了。”淑妃不知是自嘲还是自我安慰。

    “您的意思是?”

    “皇帝这样对我,是因为我不肯向他低头,可他又实在喜欢我,舍不得杀我,只好以这种不齿的方式来折磨我。今天我低头了,他以为我认输了。”淑妃冷笑道。

    她叹了口气,又接着道:“要帮昭儿成就大业,必得皇帝点头才行。今天,昭儿突然提出要一个人前去赈灾,依照皇帝的性格,不可能不起疑。所以他才会大白天地跑到储秀宫来,探探我的口风。”

    “娘娘,您的意思是,皇帝怀疑恒王爷的心思?”

    “不止是皇帝,其实我也很好奇,昭儿一个人,如何能解决得了饥荒呢?”提起儿子,淑妃终于露出一丝欣慰。

    “娘娘既如此担心,为何不阻止王爷?王爷若是失败,皇帝又会如何呢?”端阳忍不住问道。

    “所以我让九歌跟着,一来可以行医救人,二来,我送了她两颗明珠。陇南虽然遭灾,但周围各州也还能活得下去,那两颗明珠,买吃的足够了。”

    “娘娘说的是东海皇室特制的明珠。”端阳确认到。

    “东海已经亡国,那明珠本就价值连城,又过了这许多年,早已经是无价之宝了。”淑妃解释道。

    “可娘娘,这是您对东海唯一的念想啊!”

    淑妃看了她一眼,道:“天子无道,受苦的却是百姓。我东海与大叶虽有血海深仇,可百姓无辜。我东海灭国时,许多百姓举家带口逃亡,若不是有大叶百姓救济,那我东海,就真的一个人也没有了。”

    端阳也被触动了,俯身道:“是,奴婢明白。”

    路途遥远,马车坐的久了,让人腰酸背痛。恒王爷提议下车走走,一干人等都下了马车。

    “王爷”,九歌开口,王爷回头看了她一眼,示意她继续。

    九歌接着道:“九歌一直好奇,不知王爷有什么妙计?”

    王爷并没有停下脚步,边走边思索道:“我并没有什么妙计,只是昨日在朝堂之上情况紧急,我不得已才揽下这个重任。朝廷既不肯出粮,也不肯出银子,又要防止走投无路的百姓造反,若置之不理,到时候,一旦有人造反,朝廷就会派兵镇压,遭灾的还是百姓。”

    “可王爷既明知这局无解,为什么还要往火坑里跳呢?如若王爷真的想不出办法,皇帝怪罪下来,只怕,不止王爷要遭殃,连淑妃娘娘都难逃干系。”

    “你我都明白的事,皇帝怎会不明白。皇帝那样说,无非就是既不把陇南百姓放在眼里,又不想落人口舌。所以,他根本就不指望我们能解决饥荒。至于我母亲”,王爷脸上浮现出笑容,“我母亲盛宠,无论发生什么事,父皇都不会迁怒于她。”

    九歌脑海里闪过淑妃娘娘的一身伤,不由自主道:“娘娘盛宠?这是王爷看到的还是淑妃娘娘亲口感慨的?”

    王爷疑惑于她的反应:“林姑娘这是怎么了?宫里上下,谁不知道这事?你可能是刚入宫,不太熟悉宫里情形。不过没关系,待我们陇南之行结束,德音自会帮你熟悉。”

    提起德音,王爷轻松了不少。

    九歌却再也无心搭话,她想起母亲常说的,宁公主是东海皇族唯一活着的人,是绝对不会向大叶皇帝低头的。

    看来,母亲说对了。

    王爷和九歌一路再也无话。

    在马车上奔波了好几天,恒王一行人终于在某个天黑之前抵达陇南。

    “看来陇南刺史情报有误,他在奏章中说,陇南地界尸横遍野,饿殍载道。可我们一路过来,所见并非如此,这街上,除了比京城冷清之外,并无二致。”王爷边走边感概。

    九歌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起了疑惑:遭遇饥荒的地界,街道怎么可能这么干净。

    她脑海里浮现出小时候跟着母亲一路乞讨的情景。